不想怼李叫兽,还是要蹭一下热点
去录视频课程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内容,我是有按要求增加的,因为平台方要求我一定要做出要超越同类课程者产品,就算不能超越,起码也要匹配到其他平台的产品的质量。
在我看来呀,现在大部分的平台推出的都只是音频的产品,我能够在镜头前面把课程的内容讲好,就已经布不错了。如果还能引导学员思考和互动,那就更不得了。
结果,从现场摄制组的反应来看,出来的视频效果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我原来课程的内容还是不够,还是需要增加一些。结果课程时间很长,而且准备的比较仓促,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有些内容甚至要临时去发挥,幸好我平时在写公众号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这种即兴发挥创作的习惯,因此也不是太担心。只是拍摄时间有点长,总有一点头疼的感觉,可能是精神太集中,损耗过大。
喝了点咖啡,貌似精神好了一点。
咖啡提神而且下午录制起来的效果就好一点。
这个时候脑袋里冒出一个问题,到底喝咖啡对课程的质量的提升有多大帮助呢?如果我不喝这杯咖啡,我的课程质量就会差一点。这种中间的逻辑好像不太合理。
这些咖啡有没有可能是安慰剂呢?
「安慰疗法」的英文单词(Placebo)来自拉丁文「我会让你满意」。这个词在公元 14 世纪专指丧礼上雇来在死者灵前号丧的假哭者。1785 年它出现在《新医学词典》中,指的是「非正规的边缘医疗方法或药物」。
安慰疗法的效力最早见诸医学文献记录之一是 1794 年,一个名叫杰尔比的意大利医生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在疼痛的牙齿上抹一种昆虫的分泌物可以止疼,这种止疼效果能够持续一年的时间。杰尔比陆续给牙疼病人使用这种昆虫分泌物,并且对病人的反应做了非常详尽的记录。抹过「药」的病人中有 68% 对他说,他们的牙一年之内没有再疼过。我们没有关于杰尔比医生和昆虫分泌物更详细的资料,但可以相当肯定,他使用的昆虫分泌物与牙疼治疗无关。但问题在于,杰尔比相信它有用,他的多数病人也这样认为。(以上关于安慰剂的内容摘自《冯仑风马牛》)
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产品,一些药物,或者保健品,这些东西本身的效果往往无法评估,大部分都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自high而已。
这让我想起一个最近热议的话题:李叫兽被Fire了。
逆袭经典李叫兽原名是李靖,清华市场营销专业硕士,毕业后也做营销的咨询和培训。对于他的专业水平,我也不好评价,但是大多数人都被BD、营销、人工智能这些的词给迷惑了,却很少人真正的关注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当然缺少专业认知,也可能会无法理解。
从一些专业角度看,就会发现,AI跟营销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难道现在BD的大数据团队还不够好吗,还要找一个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应届生吗?
我觉得应该不会。做AI开发,起码还是要会写代码吧。可是他也不是去做编程的,只是做营销而已。
难道BD的营销还不够好,内部的大牛都不行,要找一个应届生来救火?
答案可能是:要么就是李叫兽超级牛,要么就是BD另有所图。
我们再看关于李叫兽的营销的一些内容,他的确辅导过一些创业公司的新品上市的案例。
但是我也要知道,一般的营销咨询是不太青睐创业公司的。
因为我们知道创业公司的成果率都是很低的,这些项目很可能会死掉,最终砸了专家的招牌。
更加要看到的是,一个公司的营销体系,往往是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营销策划。
二、引流
三、前期造势
四、成交促销
五、二次销售
为什么营销在新产品导入市场的时候没效果呢?
其实并不是没有效果,只是看不出咨询顾问在里面发挥了多少作用。效果是不明显的,因为没有比较。要知道,营销咨询是一种优化的工作,而不是一种运营的工作。
一个新的公司要创业,就算没有营销顾问给她支招,难道他的产品就不可以推出市场吗?他就没有做策划吗?他就没有做运营造势吗?那就不可能成交吗?
这些都会有的,不过就是策划的方案差一点,广告文案粗糙一点,还有他成交手段粗暴一点。但是产品照样可以卖出去,可能结果是500万和800万的区别。
然而这不重要,只要你的成本控制得好,500万也可以是盈利的。
而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培训营销的咨询,他们往往做的都不会找那些苦逼的,从0到1的创业者去给他们做培训,或者做咨询。
因为他们做出来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且这些创业者大部分失败的原因不是方法不对,而是行动力不够强,换句俗话说,就是懒。
我们看到李靖辅导的案例,都是新产品,就会发现他的这些营销的套路在理论上是通的,但是看不出来他的方案对这个项目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多大。更可惜的是,最后据说那个项目做得不咋地。
为什么大部分顾问喜欢给已经小有成就的企业做咨询?
因为这些企业往往都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各项实力都不错,最起码运营的执行层面已经做得不错,很细致,投入产出做得不错。所以,顾问在进入辅导的时候,只要稍微改动一些内容就可以改善不少。
举个例子,大部分的老板的销量来源,很多是靠过去的吃喝送钱搞关系,但是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难做,对于产品方面的研究也不深,只能靠一些销售顾问帮他们挖掘产品差异化的卖点,提炼销售话术,再加上训练销售员的沟通技术。这就起码比原来的单一的方法要好的多。这就是优化的方法。
还有一种,不是优化,而是增加成交渠道。比如,很多老板不管销售,只是懂通过文案成交。实际上在成交环节,文案的成交只占50%,还有客服的销售也要占50%。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这么多客服培训这么火,只要客服的销售技巧好一点,转化率马上就起来了。毕竟文案是死的,在怎么优化,转化率很难超过5%。但是如果增加客服成交环节,直接就是增加3-5%,这是实打实的利润,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你会发现成交的这一环节,也是对销量很有帮助的,却又和营销策划之间的并没有什么交集。想要做好销量,应该做好每个环节,而营销策划,只是其中一环而已。
于是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咨询公司里面,营销策划公司和销售咨询公司会比较多,却很少人去做运营方面的咨询,因为运营的东西全都是实打实落地的,而且跟创始人的个性密切相关,很难改变。
个性很难判定到底怎样评判什么样的营销是好的呢?
完成100%销售目标就是好?
不一定。也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扩大了,你萎缩了,那只能说明公司给你定的目标低了。
超过全国平均线就是好么?
不一定,因为你所在的区域可能你接手的时候就比全国平均完成率高20%,你只超平均完成10%就是一种倒退。
市场份额扩大就是好么?
不一定。也许全国市场份额都提高了10%,你只提高5%,就是做的不好。
完成率超过100%,且比全国平均高,且市场份额增长比全国平均高,这下算好了吧?
一般来说是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市场里有其他对手崩盘了,你只是捡了个漏,或者你刚好捡到一个团购单。只是数字对了,你这个结果不可延续。还不能算好。
所以,还是要从上面的5个环节去评价,综合评估,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营销。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李叫兽他可能在学习和研究上很厉害,但是他真正在实操方面厉不厉害,我不知道,我没有说他很差,也没有说他很强,只能说我真的不知道。
因为他没有一个实证的案例来证明有他和没有他,到底差别多少。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而对于他为什么能做BD的副总裁其实跟他关系不大,反而是跟BD关系大一点。
2017年BD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因此要吸引人工智能的人才,所以他就要在这个爱领域招揽人才,已经要树立一个千金买骨的典型,这个人要年轻、背景好、名校毕业,一定要是一个网红IP,而且是BD百家里面的头部选手,这样才能吸引同龄人的注意,让差不多条件的青年才俊都到跳槽到BD。所以就找到了一个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人,那个人叫做李靖,网名ID:李叫兽。
—END—
扫码关注公众号营销技术培训师
周嘉俊
主讲课程
《大客户销售技能训练》
《高效商务谈判技能训练》
《影响力路演策划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