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对照现实

01-10慈悲是善行的主体精神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兴稳法师

第十章,慈悲是善行的主体精神

作者:兴稳法师

一、嗔恚未损对方慈悲而能互利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一》(五)中说: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行慈心。廣布慈心。以行慈心。所有瞋恚之心。自當消除。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昔日有鬼極為弊暴。來在釋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時。三十三天極為瞋恚。云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時。諸天適興恚心。彼鬼遂轉端正。顏貌殊常。

我听闻到这样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慈心,广大的散播慈心。由于修行慈心的原故,所有的瞋恚之心自然的就会消除。”

佛说:之所以这样说,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在过去,有一位鬼神,他非常的丑陋凶暴,他有一天跑到释提桓因的宝座上坐。在那个时候,三十三天都非常嗔恚的说:这个恶鬼怎么可以在我们主人的床座上坐呢?那些诸多的天人,刚生起瞋恚心的时候,那个丑恶的鬼,他的容貌却慢慢的转变成端正的形相,颜貌殊胜与平常时大不相同。也就是说,你这个嗔恚心呐,反而倒使对方变得好看了。

爾時。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上坐。與玉女共相娛樂。是時。有天子往至釋提桓因所。白帝釋言。瞿翼當知。今有惡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極懷恚怒。諸天適興恚怒。彼鬼遂轉端正。顏貌勝常。是時。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是時。釋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遠。自稱姓名。吾是釋提桓因。諸天之主。時。釋提桓因自稱姓名時。彼惡鬼轉成醜形。顏貌可惡。是彼惡鬼即時消滅。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捨離。其德如是。

那时候,释提桓因坐在普集讲堂上,和玉女们一起娱乐。有一位天子来到释提桓因的所在之处,向帝释天禀报说:瞿翼(释提桓因)!有个事情你得知道,今天有恶鬼坐在你的座位上,三十三天都怀着极大的嗔恚心。在那些诸天刚兴起恚怒时,那个恶鬼却转变成很端正的形相,颜貌比平常时还要殊胜。

当时,释提桓因便作了这样的想法:这个鬼一定是个神妙之鬼。它不是一般的鬼。

释提桓因就来到那个鬼的所在之处,到了距离不远的地方时,就自称自己的姓名说:我是释提桓因,是诸天的主人。

在那个时候,释提桓因自称自己的姓名之时,那个恶鬼就转变成丑陋的形象,颜貌就变得很可憎、很丑恶,然后那个恶鬼就立即消灭不见了。比丘们!应当以这个故事所表示的相宜之理,可以知道修行慈心而不舍离的话,他的福德就是像这样的,强大而有力量。

玉女:年轻貌美,清纯无邪的女子。此处指天上的天女。

瞿翼:天帝释的别名。

可恶:kěwù令人厌恶恼恨。

二、由修慈心之故转生善道为王

又且。比丘。吾昔日時。七歲之中恒修慈心。經歷七成劫.敗劫。不往來生死。劫欲壞時。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時。便生無想天上。或作梵天。統領諸天。領十千世界。又復三十七變為釋提桓因。又無數變為轉輪聖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再者,比丘!我在往昔的时候,七年之中都恒常的修习慈心。经历七次的成劫与败劫,都不往来于生死。在劫要坏灭的时候,便转生在光音天上。在劫将要成就的时候,便转生在无想天上。或者有时作梵天,统领诸天,领导十千个世界。又有三十七次转变为释提桓因,又有无数次作为转轮圣王。比丘!以这样的方便事理,可以得知如果修行慈心的话,他的福德就是像这样的,强大而有力量。

兴稳法师:就是这个慈心啊,他能让我们投生在善道当中,还能让我们在善道当中享受幸福喜乐。

三、修慈心相貌庄严作出世之因

復次。行慈心者。身壞命終。生梵天上。離三惡道。去離八難。復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國。復次。行慈者。顏貌端正。諸根不缺。形體完具。復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見如來。承事諸佛。不樂在家。欲得出家學道者。著三法衣。剃除鬚髮。修沙門之法。修無上梵行。

还有,修行慈心的话,在他身坏命终的时候,也能转生到梵天上,远离三恶道,去掉八难之处。还有,如果修行慈心的话,就会生在中正的国土。还有,修行慈心的话,能够获得颜貌端正、诸根不缺、形体完具的果报。还有,修行慈心的话,也能获得亲自见佛、承事诸佛。不乐在家的人,想要出家学道的人,就能得到穿着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修无上的梵行。

八难:就是八种修行的障碍困难。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边地、盲聋喑哑,坚持邪见、佛前佛后。这八种因缘不利于修行,对修行有障碍困难,故称为八难。

中正之国:譬喻这个国家的稳定强盛,不是荒凉的偏僻之处,人们安居乐业,充满着正能量,能够听闻到善法。

比丘當知。猶如金剛。人取食之。終不消化。要當下過。其行慈心之人。亦復如是。若如來出世。要當作道。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設如來不出世時。彼善男子不樂在家。當何所趣向。佛告阿難曰。若如來不出時。然善男子不樂在家。自剃鬚髮。在閑靜之處。剋己自修。即於彼處。盡諸有漏。成無漏行。

比丘们,要知道!譬如像金刚石那样,人们如果去拿来吃的话,是不会消化的,必定会由肚中向下排出的。修行慈心的人,也是这样的道理,修行功德不会被生死轮回给随意的消磨掉。假若有如来出现于世间时,他就会去作修道的人,修习无上的梵行。最后达成:无明颠倒的生死已经终尽,离欲清净的妙行已经建立,所该作的觉悟、灭苦、解脱的行为已经做到,不再会重复遭受轮回的来世之有,也都能够如实的了知这些事实真相。

这时,尊者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假设如来不出现于世间,那些善男子不喜乐在家的人,应当到哪里去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假若如来不出现于世间,而善男子又不喜乐在家的话,他们会自己剃除须发,在闲静的地方,勤奋努力的自修,就在那个地方,断尽一切有漏,成就无漏之行。”

三法衣:另译为“三衣、三法服”。出家人所能随身保有的三件衣服,即杂碎衣、入众衣、中宿衣,或称祖衣、七衣、五衣。——详见《佛光大辞典》

克己:kèjǐ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四、佛陀有说三乘之法

是時。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恒說三乘之行。過去.將來三世諸佛。盡當說三乘之法。阿難當知。或有是時。眾生之類顏貌壽命。轉轉減少。形器瘦弱。無復威神。多諸瞋怒.嫉妒.恚癡.姦偽.幻惑。所行不真。或復有利根捷疾。展轉諍競。共相鬥訟。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傷害。是時。眾生之類執草便成刀劍。斷斯命根。其中眾生。行慈心者無有瞋怒。見此變怪。皆懷恐懼。悉共馳走。離此惡處。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修無上梵行。剋己自修。盡有漏心而得解脫。便入無漏境。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已勝怨家。阿難當知。彼名為最勝。

这时,阿难又对佛陀说:“世尊!那些人自修梵行,自修三乘之行时,那些人会趣向于什么地方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你所说的那样,我常讲说有三乘的修行。过去及未来的三世诸佛,都会演说三乘之法。阿难,你要知道!或者会有那种时候,众生们的颜貌寿命辗转而减少,身形瘦弱,也不再有什么威神,多有诸多的瞋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所做的都不合真实。或者又有利根捷疾的人,转而竞相争论,互相的打斗吵闹。或者用手拳、瓦石、刀杖互相的伤害。这时的众生,手拿着草便会成为刀剑,而断送他们的性命。其中,有修行慈心的众生,并没有瞋怒,看见这么变化怪异的事情,都会怀着恐惧,共同的奔跑出走,离开这个恶处。他们会在山野之中,自然而然的剃除须发,穿着三法衣,修无上的梵行,严格的自我约束、自我修行,断尽一切的有漏心而得到解脱,便进入无漏的境界。那时,他们各各都会说道:我们已经战胜了怨家!阿难!你应当知道,他们这样做才是最殊胜的!”

斗讼:打斗,吵闹。

五、佛陀未出世时成道者是辟支部

是時。阿難復白佛言。彼人為在何部。聲聞部。辟支部。為佛部耶。佛告阿難。彼人當名正在辟支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諸功德。行眾善本。修清淨四諦。分別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廣大。吾昔著此慈仁之鎧。降伏魔官屬。坐樹王下。成無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勝之法也。阿難當知。故名為最勝。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稱計。當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難。當作是學。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这时,阿难又对佛陀说:“这种人到底是属于那一个部类当中呢?是声闻部?辟支佛部?还是佛部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人应当称为正在辟支佛部。之所以这样的缘故,就是这个人都是由于造了许多功德,实践了善行的根本,修习清净的四谛,而能分别诸法。所谓的修行善法,修习慈心就是在修行善法。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能够履行仁义、慈心的话,这个功德是非常的广大。我在往昔,也是披着这样慈仁的铠甲,去降伏恶魔的眷属,坐在树王之下,成就了无上的佛道。以这样的方便道理,就能知道修习慈心是最为第一的,慈心是最殊胜的法!阿难,你要知道!由此之故,所以说慈是最胜的。行慈心的人,他的功德就是像这样的不可计数!应当寻求方便,去修行慈心。像这些道理,阿难!应当要这样的学习与实践!”

那时,阿难听了佛陀所说的法,就欢喜的奉行!

兴稳法师:我们这个行善行,是以慈悲心作为主体的,没有慈悲的你说我去捐一点钱、放一点生,那它不一样叫作真实的行善。也有可能是为了名闻利养、一些面子上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为了欲贪、嗔恚、愚痴去行善,所以真正的行善它是不离开慈悲心的。

履仁:lǚ rén亲自的履行仁义之道。

辟支佛:在没有佛陀出世的时候,依靠自己觉悟而证得解脱,并且也未能给广大人民说法。

���v77f���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