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灵

2020-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隽永和美

      俗话说:信则灵。信可以是信仰、信念,也可以是对一个人、一件事预期发展的坚信不疑。

      如果自己有信念,相信能成功,你就会付诸行动,从而就有成功的希望。信念越深,越容易成功。相反,不相信,你就会放弃努力和实践,结果就什么也没有。

      走出相信这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后面的行为会围绕有助于成功的信念开展,这是对自己能力的积极暗示,是对现实境遇的可操控,内心坚定坦然。

      著名小说《简·爱》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她很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中学毕业后她就开始准备步入写作的道路,实现人生的梦想。可是她的这一打算并未获得周围人的支持。父亲告诉她:写作这条路太难了,还是安分工作吧。接着,夏洛蒂又给当时有名的诗人罗伯特·骚塞写信咨询,然而诗人却回信说:这个职业对你并不合适。夏洛蒂并没有被这些言论吓倒,她依然坚信自己具有写作的潜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最终,她出版了让世人喜爱的长篇小说,成为公认的著名作家。

      心理学的“贝尔效应”:越是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从而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自己前进;越是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更加可以实现。

      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对咨询师信的程度直接影响咨询效果,如果咨询师资历深厚,名望众知,那么求助者会慕名而来,在强烈的相信的力量基础上,咨询师的话似乎有了魔力,求助者会认真领会并高质量参与执行,效果往往符合或者超出双方预期,皆大欢喜。

      反之,一个初入门的咨询师,在工作经验不多的情况下,自身自信度不够,求助者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咨询师努力与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努力运用各种咨询技术,求助者自带防御的心态阻碍参与程度,出现会谈深度不够,暴露不够,资料不全等各种问题,效果很难符合预期。

      一个好的咨询师首先要坚信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至高无上的使命,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分辨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不敢保证每次咨询有效,但首先要保证无害。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自我成长的力量。

    同时,工作与学习并行,只有不断的持续输入新知识,才能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不枯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