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实幼第二期迩行论坛”反思小结
在本期的迩行论坛中,老师们就“如何做好一名教研组长”“新班主任的新学期心得”“保育工作”“搭建区的指导”等方面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汇报总结,我也在收获的同时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工作以及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下面,我将就张天琦老师分享的《一名新班主任的学期“新得”--与班级team共同成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在分享中,张天琦老师提出的“离园前的与家长沟通”让我产生了共鸣。在分享中张老师指出,离园前老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班级中的吃饭、如厕、情绪、午睡、交友、活动区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在小班幼儿刚入园的前期这些交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建立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桥梁的基础,别看是简单的一句话比如“孩子今天中午吃了2个包子、喝了一碗汤,还夸幼儿园的饭菜好吃”“孩子今天交了一个新朋友,在搭建区和好朋友一起搭了我们的幼儿园”“孩子今天中午一开始没睡着,老师轻轻拍了一会就睡着了”等等,却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生活和活动状况,从而更有利于老师接下俩、来工作的开展。这种离园前的“一句话沟通”的方式让我想到了之前自己看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一书,其中除了提到了“一句话沟通”,还有“灵活调整”、“换位思考”、“专业指导”等。
其实,除了用语言来和家长描述孩子的一日活动和生活情况,还可以在孩子刚来园的前几个周将孩子的状态用拍照、录像的形式随时用手机记录下来发给家长,但是要注意的是,首先在拍照或者录视频前要观察一下孩子及他身边的孩子、周围的环境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确认无误后再发布照片或者视频;其次,当将照片和视频往家长群里发时,老师尤其要注意一周内是否有每个孩子的照片,以免让家长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从而引起负面情绪。
由小班延伸到现在自己任教的中班,尤其是自己小班的时候已经带过这批孩子了,老师和家长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信任,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各方面的状况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改变一下离园前和家长的沟通方式。比如“随时沟通”。当孩子发生小的磕碰时,可以随时在微信上和家长说一下,简单交代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受伤的程度、老师的处理方法等,让家长放心,或者如果当发生比较严重的磕碰事件时,就要在交代了以上几个要素后就要采取家长处理意见。那么,这就意味着不需要离园前的交流了吗?当然不是,我们也需要定期和家长利用离园前的时间进行细致交流,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数”体现在,我们要知道自己近期和哪些家长面对面细致交流了,哪些没有,没有的就要在接下来的交流中重点交流,要做到均衡一致。
这让我想到了上学期我们班发生的一件事。班里的JC小朋友平时很喜欢被老师夸奖表扬,喜欢被老师关注,在刚开学那会,老师也会把JC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经常性地和妈妈交流,JC在幼儿园各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异常。但是有一天下午,JC妈妈来提前接JC的时候,对班里的娜娜老师说,“幼儿园的奶粉是哪里的?为什么不喝牛奶?JC不爱喝这种奶粉,觉得很苦,跟药一样苦。”老师们仔细回想了JC在幼儿园吃加餐时喝奶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不爱喝的情况,甚至有时候还主动上来盛第二杯。我当晚和JC妈妈进行了电话交流,电话里JC妈妈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不满的情绪,只是说“没事韩老师,我就是问问您,没其他想法”。在挂断电话以后,我仔细回想了近期JC的表现、和他妈妈的交流情况以及孩子家长自身的特点,JC妈妈也很渴望被关注,而我当时有一段时间确实和妈妈的交流比较少,正因如此,孩子可能借助“喝牛奶”这一事情来表达自己渴望被关注的情绪。之后,我就经常性地和妈妈交流JC在园的情况,之后JC也没有出现像妈妈说的那样JC不爱喝牛奶的情况。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一颗捕捉孩子、家长的情绪的心,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特点,还要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因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他们突然在情绪上表现的“不满”往往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很多事情攒在一起突然爆发,并且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尤其是家长,当他们遇到让自己感到不满的事情时,有部分孩子、家长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和掩饰,他们往往会把这种反面的情绪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像JC喝牛奶,可能虽然JC不是那么喜欢喝奶,但是没有到不能喝的状态,但是当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把这件事情放大。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分析孩子,善于分析家长,善于分析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