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交互及其重要性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435165100ca6

原文: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ctions/design/

尝试着自己翻译了下google的文档,有些还不是理解透彻,希望大神解惑

我们正在跨入一个充满希望的计算机新时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让对话式界面和自然语言处理焕发新生,同时使对话成为与技术交互的新模式。

大多数情况下,语音输入识别的相关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构建一种能够模仿人类自然对话的用户体验模式。

本站内容概述了对话的基础机制,介绍了核心的设计原则,并为你提供一个实用的 UI 工具包,这个工具包可以帮助你为用户创建有吸引力、令人愉悦并有实际价值的对话式体验。

一、对话的基础概念

通过对自然对话中我们几乎无意识遵循的规则与惯例进行解构,我们总结出一些形成良好对话的关键要素,包括:

1.轮流表达(Turn-taking)

在对话中,我们基于来回传递的微妙信号进行轮流表达。如果缺少有效的轮流互换,我们的信息就有可能你无法同步或难以理解。

2.串联(Threading)

在自然语言中,对话的所有元素通常会被连贯的串联在一起,包括上下文以及随时间演进的对话方式。这种串联帮助我们跟进会话过程。

3.利用语言的固有效率(Leveraging the inherent efficiency of language)

人们明白有的时候简短的语句就能表明意思,我们能够在对话中自动补全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潜台词,有些信息可以不言而喻。但是与基于软件的系统对话时,就需要弥补人类语言中那些看起来不合逻辑的、无法被计算的自然属性。

譬如接近晚饭时间,想要会话结束的时候,说“我要吃饭了”,意味着say goodby。

再比如另一个场景,当你被问到要为多少人预定时,你说:"哦只有我和我丈夫",这样意味着你期望对方能够推测出你要预定的数量是两个人。

4.预测用户行为的多样性(Anticipating variable user behavior)

对同样的内容,人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根据对话中的情景语境和期望,采用不同的词汇和方式来表达。所以对话式 UI 应该考虑到这种多样性,这样,所有用户都可以有一个无差别的体验。

设计师不应该仅仅关注某些“愉悦路径"(happy path),而是要在所有场景中创造稳定的体验,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出错“的场景。任何对话都可能出错,就像人们经常会发现并修正自己的错误一样,设计师必须能够基于对话流和交互的本质来修正对话。

二、了解合作式行为(cooperative behavior)

轮流表达、上下文和串联都是合作式对话的一部分,这是由哲学家 Paul Grice 普及的一个概念。Grice 把它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还创建了“格里斯原则”,来诠释他所观察到的对话中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交谈时应该尽可能的真实、详细、有相关性并且清晰。

对话式 UI 应该尽量的遵循这些固有的合作原则,同时也要准备好去支持在其他对话界面中有过不好体验的谨慎用户。

三、释放口语的力量

一个好的用户界面不会遵循一个陈旧的脚本,不应该像过去的触摸式屏幕交互那样强迫用户沿着单一路径去操作,也不应该试图“教”人们说些什么以避免偏离“愉悦路径”。

相反,它应该聚焦在发挥语言和意识(meaning)的直觉力量,采用人们日常的语言来交流。另外,也要尽量避免说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或是以高高在上的语气说话。人们不会喜欢设备自认为比他们要聪明。

Instead it should focus on the intuitive power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这句的含义不是很能明白。

四、向用户传递信心

好的 UI 也意味着验证用户的输入和管理预期,以便获取用户的信任、传递信息。

A good UI also means validating user input and managing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earn their trust and instill confidence.比较难理解

当用户提出请求,UI 上可以用类似“OK”、“Sure”、“Alright”、“Thanks”或“Got it”之类的确认单词或短语来表明 UI 正在操作和收听。随机的确认语可以让体验更加流畅自然。

进行确认后,系统可以请求显性或隐性的确认。通过显性的确认(通常在重要任务的场景中,如购买机票),UI 会在进行下一步之前请求用户的口头确认。

而在隐性确认中(通常适用低风险的场景,如播放一首歌),UI 会将用户请求中的关键信息融入到自己的反馈中,向用户传递明确信息而不需要用户的口头确认。

敬请关注"设计有一思",微信公众号:UXDesign_thinking,不定期会有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相关文章更新,是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愿与大家共同进步。

![qrcode_for_gh_ebb6177f462d_258.jpg](https://img.haomeiwen.com/i6475678/99c9abb086f7b8d2.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