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理财家庭保险如何规划香港保险百科

0-18岁未成年人,应该如何配置保险?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5人  3c7bf85d6907

最近《爸爸去哪儿5》热播,大豆也是期期不落,在正式进入文章之前,我们先来一波可爱攻击。

未成年人的保单,通常是以成年父母作为投保人及保单持有人,为孩子的成长阶段买的护身符。对于宝爸宝妈,尤其是新手爸妈来说,孩子是全家人的中心,是掌中宝,甚至于自己的保险都没想过,孩子的保障却统统买齐。

理解父母心的同时,我也不得不说,这个做法并不值得赞同。

原因在于孩子作为家庭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其现阶段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涉及到支出,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力。因此,结合保险“转嫁风险、补偿收入”的特点,该阶段保障的重点并不在小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

简单一点说,就是孩子病了,父母依然可以通过工作收入来供养,而父母病了,孩子作为弱势群体,不仅不能反过来供养父母,还会丧失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来源,那么即使孩子身上有千万保障,却不能动用一分。

接下来大豆结合大多数家庭的情况,给出的配置保障计划如下。

意外险

除了交通意外、不可抗因素等对普罗大众发生的概率相近以外,孩童和老人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年龄段。摔倒、烫伤、磕磕碰碰,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孩,因此产生的医疗支出甚至可以超过小病小痛的医疗费用。

意外险的特点是保费低廉,杠杆较高,是所有人配置保险都要第一考虑的。加之意外发生的概率高,没有不配置意外险的理由。

重疾险

目前有很多家长会为孩子配置终身型的重疾险,希望在孩子成年之前为他搞定一辈子的保障。这么做不是不可以,而是不一定划算。

终身型的好处有三,一来孩童时期买重疾险,是其一生中费率最低的时候;二来对于重疾险保障的利用率最高(保障疾病种类中的少儿疾病保障在18岁后即失效);三来在其成人并进入社会时,保费已全部缴付完毕,保额开始复利滚动,保险杠杆不断增大。

消费型的好处有三,一来费率比终身型低很多,不会造成家庭太大的负担;二来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保险产品也会与时俱进;三来孩子在该阶段不是重点保障对象,做到有即可,不必追求全。

因此,在这里对普通工薪阶层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先大人、后小孩,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小孩可先考虑消费型重疾险作为过渡,减轻家庭压力。

医疗险

少儿医保为主,商业医疗为辅。孩子抵抗力差,生小病是常见的,但是这笔支出通常大比例都可以由医保来覆盖,商业医疗通常只负责医保报销不了的部分。

可以根据家庭状况来衡量,普通工薪家庭一般的少儿医保即可,追求生活和医疗质量的朋友可直接使用商业医疗,免去在公立医院排队和嘈杂的环境,商业医疗包含进口药和先进疗法治疗费用。

储蓄险

大人没配齐保障以及上述步骤没有做完的朋友这一步可直接忽略。

现在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小朋友从出生到经济独立至少需要上百万的花销,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不是小数字,甚至是大负担。因此也有不少宝爸宝妈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时,也会把一部分钱拿来为孩子准备一笔稳健的教育/婚嫁基金,提早分担今后可能存在的巨大压力。

保险作为安全系数颇高的项目,与大多数常见的投资手段不同,需要长期持有方能发挥最大复利效应。此外因前期退保损失较大,储蓄险具有一定程度的锁定消费作用,资金的流动性差,这一点也是需要事先考虑清楚的。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各位宝爸宝妈们,你的小可爱喊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