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班主任

树立三种意识,班主任才像教育者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157人  康老师心育

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五天紧张学习中,陈宇班的班主任学员老师们,认真聆听导师讲座,积极反思交流,那种发自内心的专业成长的意识,着实让人感动。

陈宇导师的讲座,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处处渗透了一位教育者的博大情怀,以下三种意识,是我在学习过程感触颇深的三点,与大家分享!

陈宇导师拍摄的全体学员合影

八、每个人都有价值

在谈到班级内,把学生组织起来的时候,陈老师讲到把岗位分配到人,实行承包责任制,其中有两个原则:尊重学生的权利,合理用人。陈老师认为:合理分工是高效管理的起点,让位得其人,人得其位,人尽其才。

因为,在有真正教育理念的老师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价值。

在真正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心中,没有差生,最多只是有学困生,而这些学生,正是我们要着重教育的对象。

甚至一位优秀的教育、成功的班主任,要特别感谢这些一般意义看上去的问题生。因为,很多时候,正是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教育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才不断积累了实际的教育经验,增长了实践的智慧,不仅是老师成就了学生,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

这是每个学生都有其价值的表现。

从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其在班级教室存在的意义,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意义,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只使用成绩这一个标准秋看待的缘故。

把眼光放得更广,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每个方面,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力,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人价值,都渴望在集体中得到认可。

所谓垃圾,无非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藏。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九、没有万能的教育方法

这也是陈老师在书中多次强调的观点。

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多变性,多样性,生成性与未知性。

即使是看上去同样的问题,在处理起来,也会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环境氛围,不同的师生关系,不同的管理习惯……而处理的办法有所不同。

如果那个老师照抄照搬其他老师、甚至是名师的方法,总会遇到“桔南枳北”的尴尬。

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有不可预测性,试图用统一的方法去解决看待相同的问题,往往会挫败的。

那么,我们班主任老师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学什么?

学习方法,只是在“术”的层面低层次进步,而真正的学习,要上升为“道”的层面,学习名师班级管理的理念,思维方法或者是处事智慧。不能只是拿来主义地学习一两个小的技巧,而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学习他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这种状况,采用什么思路去尝试解决。

教育总是和具体的人、环境相关的,没有万能的教育方法,只有不变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情怀。

在这间共处了五天的教室里,我们与陈宇老师一同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十、班级管理重在过程

在谈到班级中各种岗位职责时,陈老师说道:岗位再多,也不嫌多,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他指着教室里的音箱说:这个音箱,在一般班主任的眼里无非是一个物品,但在懂得管理的班主任眼里,这就是一个岗位。教室里的花花草草、桌椅板凳,都能成为锻炼学习的岗位。

陈老师解释说:岗位一词最初是个军事名词,值得站岗值守的都是军事要地,是关键卡点。

能设为岗位的,也是有价值的地方,这一定要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物品、区域,都是班级的重要位置,都值得认真对待。

在管理的时候,对岗位的设置越具体越好,再简单的岗位,即使是一个讲台、一块玻璃,要求都不能降低。

听课时,我心中暗想:那么细致的岗位要求,学生能记得住,能做得到吗?

陈老师解释道:俗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关键不在于学生能做到多少,关键在于学生去认真地做。

对于岗位职务的确定,陈老师画了一张思维导图,把职务说明书,分为两大类:明确的和不明确的。明确的,就认真执行;不明确的,与班长、团支书沟通,沟通有效,达到明确,继续执行;沟通无效,仍不明确,再找班主任沟通。

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对班级里的各个岗位都了然于心,做起事来,自然顺畅。

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体现吧——重在过程,不重在结果。

学生或许对某个岗位不甚至了解,不很明确具体的职责,通过与他人的沟通,认识到职责,其间就训练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彼此的交流中,对自身、对班级、对他人都有所认识,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执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要求,做到认真遵守规则,也提升了自己的守则意识;即使不能达标,受到惩戒,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受到教育,养成尊重规则、认识自我的习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