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 读后笔记

2018-10-02  本文已影响13人  雨精灵喜欢双休日

总体架构

这本《青年小说家的信》一共有十二封,从书籍题目看不出结构。通读完毕后,为了看出结构,目录可以如此重命名:

  1. 成为作家的起点:抱负与反抗精神;(见笔记:写作意味着最好的生活方式
  2. 作家的主题与素材从哪里来?(见笔记:从生存本身出发写作
  3. 小说的说服力(见笔记:说服力,让所有伟大小说的欺骗行为成真
  4. 小说的叙述者视角
  5. 小说的空间视角
  6. 小说的时间视角
  7. 小说的现实层面
  8. 变化
  9. 技巧:多个故事的镶嵌
  10. 技巧:隐藏材料
  11. 技巧:多个故事的连接
  12. 啰嗦的小告诫

我的观点是,略萨在前两章重点谈论作家修为;后3-8章,花费5章内容的篇幅分析小说的基本要素,而在9-11,使用了三章谈论他认为的小说技巧。第12章可以视为类似于「P.S」的补充。

「说服力」可以拿来衡量一部小说成功与否。说服力必须来自小说的内部运行体系,外部意志对此毫无帮助。

当小说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感觉这是根据小说内部结构的运行而不是外部某个意志的强加命令发生的,我们越是觉得小说更加独立自主,它的说服力就越大。

具体的叙述者视角、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和现实层面,以及这些要素如何融合作用,不在此累赘(透过这些要素能更好地透视小说,因为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

好了,继续说说技巧问题。

中国套娃

简单地理解这个技巧,是「故事之中有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但这部作品的镶嵌技巧过于机械,仅仅通过变化叙述者,在故事里面插入故事。所以略萨举例了《堂吉诃德》阐述这种「一个主要故事生发出另外一个或者几个派生出来的故事」的技巧。

  1. 整体上我们不了解的贝内赫里的手稿是第一个大盒。紧接着从它派生出来的第一个字体故事时:
  2. 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故事;
  3. 人物之间讲述的故事,比如桑丘讲得牧羊女托拉尔娃的故事;
  4. 作为拼贴画的组成部分而加入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读出来,是独立自治的,与包容它们的大故事没有根深蒂固和练习的,比如《何必追根究底》和《被俘的船长》。

这样说来,这个手法使用还蛮普遍的,常用的是有两层,第一层是主人公故事,第二层主人公或其他任务说出来的故事。第二层故事有时候起到隐喻事件走向或结局的作用,如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提到的阿部定事件。

隐藏材料

典型的理论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使用这个技巧要注意,隐藏并不是随意的、没有意义的,它必须:

隐藏的材料或者说省略的叙述,不会是廉价的和随心所欲的。叙述者的沉默必须是意味深长的,必须对故事的明晰部分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沉默的部分必须让人感觉得到并且刺激读者的好奇、希望和想象。

略萨继续解释这个技巧:

用沉默代替叙述是通过映射和隐喻进行的,这种暗示的方法把回避不说的话变成希望,强迫读者用推测和假设积极参与对故事的加工工作。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中,隐藏了杰克·巴恩斯的阳痿。整部小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这件事,它是「逐渐从一种有感染力的沉默中显露出来」的。

连通管

这个技巧可以与「中国套娃」技巧对比着来看,后者是故事中镶嵌故事,而「连通管」是把两个(或多个故事)平行说出来,而故事中也许有情节交接,也许没有(但有可能起到相互补充、映照等作用)。

略萨为这个技巧下了一个定义:

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现实层面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故事情节,按照叙述者的决定统一在一个叙事整体中,目的是让这样的交叉或者混合限制着不同情节的发展,给每个情节不断补充意义、气氛、象征性等等,从而会与分开叙述的方式大不相同。

为了使连通管运转起来,略萨说:

当然只有简单的并列是不够的。关键问题是在叙事文本中被叙述者融合或者拉拢在一起的两个情节之间要有「交往」。

说完连通管这个技巧后,略萨说:

我认为有了这个对连通管术的描写,我么你可以在为小说家提供组装虚构小说所需要的技术手段问题上画上句号了。

换言之,略萨认为这三个技巧是小说技巧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这世界上仍然存在大大小小很多可以使小说增色的小技巧,例如明暗小说交替叙述等。没有关系,因为重要的是我们爱读小说,不是剖析小说。所以回归略萨多次强调的那句话:

小说内容与形式是分不开的。

想成为作家的青年去写小说吧,但「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这是略萨的最后忠告。刻苦地写,像福楼拜那样,「谨祝好运」。

2018100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