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河南教师读书会北京市

向古人学智慧----悔学

2023-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无为而修

诲学

作者:欧阳修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意。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注释及译文

诲学:有说教、学习的意思。

成:成为;变成。

琢:雕刻。

器:大器,有用的东西。

道:道理,也指学问。

之:在这里意为“的”。

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德:品行,这里借指特性。

害:妨碍;影响。

性:本性。

因物:受外界事物影响。

迁:改变。

舍:放弃。

念:考虑;思考。

成:制成。

迁:迁徒。

道:道理。

然:但是。

译文编辑

(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刻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启示

《诲学》以“玉”同“人”作比,从“玉不琢,不成器”比之于“人不学,不知道”,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而“玉不琢”与“人不学”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般,“玉不琢”为害尚不大,因为玉“有不变之常德”,不琢“犹不害为玉”,但是人不学性质就大不一样,因为“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这就是《诲...查看详情>>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查看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