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大乱斗30苏秦合纵
东周大乱斗30苏秦合纵
作者:公子晋
战国中前期七雄可以说基本上旗鼓相当,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秦国如果一直选择在韩魏拉锯估计华夏和西欧谁也无法坐大。韩魏实力倒很一般,关键是争夺天下枢纽会惹来诸侯强力干涉,秦国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北进或南下破碎地带,先固其根本再图天下。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超强,所以秦国选择南并巴蜀来打破均势格局,接着又成功化解了楚国的武力干涉,秦国的优势地位愈发明显了!
先秦纵横家是冷兵器时代的地缘政治家,如果说张仪是超级连横巨星,那苏秦就是当仁不让的合纵之王。张仪的功绩可信度较高,史学界争论不大,而苏秦的功绩在司马迁笔下相当简单。司马迁虽然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解决不了问题就凭空捏造一个魏哀王,但其对苏秦的记录轻易不要全盘否定。《战国纵横家书》只是一家之言,或许在司马迁时代这只是他千百份参考资料中的一种,另外苏秦名气太大了,好多人的故事都牵强附会到他身上。
苏秦有两个兄弟(苏代、苏厉),只不过司马迁认为苏秦是老大,而三国大儒谯周根据苏氏族谱推断出苏秦共有四个哥哥(苏辟、苏鹄、苏代、苏厉),部分史学界也赞同此观点。我觉得首先司马迁对于这三兄弟的排行是对的,因为苏秦为了出人头地学习都发狠到锥梁刺股了,要是不成名那估计得自戕了,另外根据他四处碰壁的经历可以推论出应该是苏氏兄弟中最早出来搞纵横的一个。
虽说纵横家需要真才实学,但在那个时代如果已经有哥哥靠这行混饭吃了能不帮他么?在贵族排斥中成长起来的苏代会不找亲弟弟当帮手么?范雎就曾推荐过他的朋友来做官,就是现今社会这么开明尚有那么多关系户进政界呢,苏氏兄弟又岂能独完?所以苏秦肯定是苏代、苏厉的哥哥。可苏秦成名后他嫂子口口声声叫他“季子”,在古代无论伯仲叔季排还是孟仲季排季子都不可能是老大,谯周补充说有苏辟、苏鹄两兄弟,我觉得这两个应该是苏秦的哥哥,而且很有可能只是草民屁民之流,苏秦排行老三就能解决“季子”的问题了,因为人人都知道刘邦原名叫刘季,也是排行老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苏秦理解成苏氏三兄弟以及一些无名纵横家混合出来的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普通的历史人物。
苏氏三兄弟都心甘情愿做燕国的尾生而欺骗天下人,所以好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就是最高明的史学家也不敢断言自己能分清楚,除非将来发明时空穿梭机。苏秦发狠心到洛阳商场买了一件打折的低档黑色貂皮大衣,拾掇包装一番就去偏远地带的秦国和燕国做项目去了!因为三晋开化较早,知识碰撞爆炸让知识已经贬值,三晋贵族个个都能把纵横家忽悠瘸了,所以苏秦这个后时代英雄只能到偏远地带发展。越穷的地方投资回报率越高,贷款利率最高的国家大都在非洲。
燕国百废待兴,燕昭王拿出黄金向天下抛出弱齐强燕的大型招标项目,苏秦的策划公司标到了去齐国搞地下工作,乐毅拿到了砍人这个项目,邹衍带着他的五行说和大九洲说也忽悠到了一笔项目费。苏秦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帮燕国废除了和齐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十个城池成功回归祖国。魏冉的军事才能大过政治才能,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后,为了进一步弱化赵国对秦国的影响,魏冉抛出东西帝计划忽悠齐赵两虎相争,以方便到韩魏摸鱼。
东西帝计划在韩珉的具体实施下确实也打动了好大喜功的齐湣王,按理说齐赵两国长期掐架燕国就有隙可乘,可是如果齐秦两大阵营约定瓜分天下齐国选择蚕食燕赵怎么办?估计燕国还没报仇就得被仇人消化吸收了,而且可能还在赵国前面灭亡!魏冉要是早生五十年,他的计划可能还会有成效,只不过碰到了苏秦(客观来讲是三苏中的一个,为了方便后面均用苏秦)这种超级天才,魏冉哥就自认倒霉吧!苏秦使燕齐关系解冻,接着他帮齐湣王算了一笔军事账,虽然现在看来秦国约定瓜分三晋,但是没准齐国得势了又红眼病犯了撺掇三晋倒灶去搞破坏,那么齐国就会重蹈从燕国狼狈撤军的覆辙,这样就帮燕昭王解除了齐国北上的顾虑。反正苏秦的目的是弱齐,忽悠蠢蛋齐湣王南下伐宋也能达到这个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齐国作为一个负海之国,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走出去,必须在争霸赛中拿到名次,必须找一个软柿子宋国先捏捏,如果连软柿子都捏不碎更别说遏制楚国东进了!客观来讲宋康王也不看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竟敢在齐魏相王后六年就称王,简直和吴越两国一样不拿天子当盘菜,各国因此就已经很嫉妒了,何况他还横挑齐魏楚等强邻。
为了让齐国吃掉宋国这头小乳猪,苏秦开展了一系列斡旋。宋国定陶是战国时代的小香港,富得流油,人见人爱,魏冉想要来做封邑,饿死赵武灵王的李兑也想要。首先苏秦劝说齐湣王灭宋后把定陶给李兑,成功拉到三晋首强赵国的赞助,韩魏也就跟风支持齐国了。秦国在韩魏的摸鱼计划开展地有声有色,马上回头就来干涉架起锅准备红烧乳猪的齐国,因为齐国的强大就是秦国的削弱,于私来讲魏冉不想让心爱的小香港被别人拿走!接着秦国攻打赵国梗阳,武力干涉赵国参股伐宋。为了化解饿狼秦国的骚扰,顺利吃下香喷喷的乳猪,苏秦又策动了五国伐秦合纵运动。因为狐狸要想吃老虎肉,光让老虎吃猪惹狮子眼馋那是不行的,必须让老虎和狮子恶斗起来,所以纵横家苏秦的眼光瞄向了西方。
让齐秦两国彻底翻脸的最好办法就是怂恿齐老虎带着赵豹子韩狼魏狈一起去咬秦狮子,这就是所谓的五国大军围成皋。周德钧说:合纵以维护均势为宗旨,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韩魏对于秦国来说已经没有连横的价值了,所以必须反抗,赵国方面李兑十分想要定陶,所以也掺和着去伐秦,燕国只是一打酱油的,最多也就喊喊口号、搞搞后勤。
苏秦是希望齐国坚持抗秦的决心,齐国吸取了孟尝君合纵的教训,不想不敢也没必要在攻秦大业上投入过多,只希望三晋当炮灰,伐秦要是节节胜利三晋就坐大了,恐怕会指挥不动了,再者万一楚国趁机从淮北偷袭齐国老家怎么办?三晋也不是傻子,早就吃够了秦国的苦,怕出力过多秦国回头报复又被虐,所以也都互相扯皮在成皋开party。五国伐秦看似光明磊落,实际上个个心怀鬼胎,小算盘打得个比个精。
只要三晋能制约秦国也就行了,大胖子齐湣王接着砍柴准备对宋国这只乳猪是红烧好呢还是清炖好,此时秦人开关迎敌,东方的乌合之众节节败退,秦人瞬息打到洛阳城下要九鼎了,齐湣王只能抽身对付秦国。虽说二次伐宋时宋康王父子比较团结,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是诸侯全力支持齐国吞宋最多也就打一次战国版的逼阳大战罢了!不过周王室那些政客一点诚信都不讲,明明求救时说好了事后用九鼎奖赏齐湣王的,秦国人被打跑后又不兑现承诺,让人家齐湣王干义务劳动。其实当时让三晋和二周顶一阵子也是没问题的,只不过齐湣王和袁术一样,眼里只有九鼎或玉玺,没有远见,而且完全没有远景规划,被苏秦牵着鼻子走,比孟尝君饭桶多了!
不管怎么说,假义工齐湣王打得秦国人服软,终于吃到了乳猪宋国的肉。各国史书对宋康王的评价都比较差,有些简直是恶意中伤,把一个强人当成精神不正常,所有的脏水粪水都泼到了宋康王身上了!其实宋康王没有两把刷子不可能一人打败几大武林高手,孟子就曾说宋康王行仁政,真是成王败寇啊!齐国骤然吞并五千乘劲宋(此时燕国才有战车七百乘),列国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外交斡旋空前活跃。三晋不希望看到第二个秦国,秦国不允许有一个真正的敌手存在,所以反齐势力马上走到了一起,成皋的三晋和燕国大兵掉转枪头,伙同秦国一起同仇敌忾杀奔齐国。
燕齐两国的仇恨太深了,苏秦的内鬼工作做得太到位了,在五国大军的联翩打击下,齐国这个架子鼓被打成了破鼓,吞宋的劳动成果铁定是保不住了,就连本土都失了七十二座城池,八百年未经战祸的首都临淄被名将乐毅洗劫一空,燕国破灭的历史又一次在齐国上演。齐湣王不懂纵横策略也无伤大雅,见了棺材不掉泪也无所谓,都举目无亲了还人品那么差,最后被救援的楚将淖齿活生生抽筋而死,太子法章都流落到民间当雇农去了,可见当时自耕农已经不多了。
秦国一强没有了制约,关东六国只有挨打的份儿了!过强或过弱的齐国,对燕国和三晋的短期和长远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过弱的齐国打破了均势体系,剧辛和苏秦都曾反对齐国陆沉,可是命运已经如此,谁又能挽救天下大势呢?
苏秦的伟大不单表现在纵横术无敌上,而且评价人才的标准也是大象放屁——不同凡响。仁义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仁义乃自复之术,非进取之道也!——道德只能作为选拔人才的辅助标准,甚至有时只能作为绯闻噱头来吸引眼球,道德挂帅的风气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改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