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想说啥说啥,简书由清新变得铜臭满身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虫五枼

我接触到简书的时间算是比较早的了,只不过中途卸载了一次。

因为最近又想要去写写东西,所以又复活了它。

说说第一次下载简书时的感受吧。

简单的评价那时候的简书,总结起来便是“清新脱俗”。

推送里大把大把的散文,小清新式的写作风格也是层出不穷。

而一直对写作十分自信的我,那时也是兴奋和激动充斥着整个内心。

而第二次下载简书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简书被“今日头条”收购了?

只是简单的嗅了一下,我便闻到了它浑身上下的铜臭味。

当然,需要申明的是,铜臭味并不是要来贬低的,本人也很热爱铜臭味。

简书变成了一个“自媒体平台”。

这一事实,我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便接受了,因为早已料到会有今日。

对于“自媒体平台”,我没有什么评价的能力,因为我并不是十分了解。

不过,我能够肯定的是:像简书这样的,在自媒体当中也绝对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了。

一般的自媒体平台运行模式,都是普遍的是:雇佣大量水军进行热度的填充和维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着重培养。这里的代表性可以是明星,也能够是网上小有热度的网红。

当平台经营到一定的程度时,便能够通过接众多的中小广告盈利了。

最终在平台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时,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舆论的走向,例如新浪微博。

通过大量的虚假数据去引流一部分真实流量,只要蛋糕画的够大,即使没有多少真实的奶油,也能够从中获取不菲的利益。

而简书则是另一个方向:比起那些夸张的虚假数据,简书的数据,相对的还没有进入离谱的范围。

而简书的风气更像是一种类传销模式。

一进入首页的推荐,十篇文有九篇是关于“写作是如何如何赚钱”,或是“写作多长时间,我赚了多少钱”,再有就是“月入多少万,ta的成功之路”。

等等不胜枚举的案例。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且不论简书的创始人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简书自己所打出的口号便是“创作自己的创作”。

难道说大多数人的创作都是一致的这种类“传销”的水文吗?

我无法否认简书的优秀面,可他现在的样子

总给我一种感觉:一个外表十分帅气的人,却是霉菌所构建成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