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合作
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自己也开始关注教育及育儿等方面,正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所描绘的一切都是我们曾经有意或者无意的影响造成的。
在孩子6个月之前,孩子多数是通过哭声来提醒我要如何配合她,对于她的哭声指令,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凭一些简单的常识来猜测她需要什么。白天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去猜测她是因为饿了还是衣服穿多了或者是拉了,我们会根据猜测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对策,当然孩子也会根据我们提供的对策给予反馈,根据哭声是否消失我们才能确定我们是否满足她的指令。这个过程的哭声指令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非常紧急的事件,尤其是晚上睡梦中的哭声,多半那些哭声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引起的,这些不舒服也绝大多数是发烧,所以,凡是从这个过程过来的父母,都是能回想起自己在孩子发烧时或者高烧持续不退的情况下,自己糟糕的情绪以及焦虑的心情。
渐渐地,孩子逐渐长大,她开始会说话了,这个阶段,她开始能表达一些简单的要求,这时候孩子的指令已经可以不用靠猜测了,她饿了会说,她拉了也会说,她对不想吃的东西会直接吐出来,不会有任何的犹豫。这个时候,孩子由于语言的开发,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稀奇、好奇感一下子找到了方法,她会一直不停的问“为什么”,直到你回答不出来,孩子的“为什么”还是停不下来。而且有时候,同一个问题,孩子可以会问很多次,有时候是她忘记了,有时候是她从另一个角度来问,比如,当我告诉孩子一些宠物狗偶尔会咬人要离它远一点,孩子也知道被咬到会痛,但是她确问,如果宠物狗会不会咬它的主人,咬它的主人会不会是假装咬的?说实在,我也忘记了,我当初是如何含糊回答的。这个阶段,我们之间好像是在不停的玩问答游戏,而且双飞都是非常的开心。
孩子3岁以后,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下,随着接触的范围扩大,她也真正意义上接触真实的社会,也有了早期的社交,她会把陌生环境里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也会把那个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告诉我们,而且会把那些行为跟我们曾经告诉她的那些理论进行对照,一旦不相符的时候,她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像每一个父母都会跟自己的孩子说,要跟小朋友友好,要懂得跟小朋友分享,但是孩子在家里就会描述成,某某小朋友先打人的,所以我也打人了,某某小朋友玩具不分享的,所以我也不分享了。造成这个情况,在成人看来没有完全的对错,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事情说的更加透彻,让孩子尽量往我们主流意识上的“好”靠近。还是会常常的跟孩子说:要友好、要分享、要合作、要讲理等等。
事实上,有时候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也会发生这些情况,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孩子也会要求看她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她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她给的理由也是非常的充足的“你看电视了,我也要看,你自己太自私”,当我贪嘴时,孩子也会要求给她喜欢的零食,当我不喜欢一些事物时,孩子也拿此当做挑食的理由。而且,孩子也会经常的让我陪她玩耍,内容可以是她们幼儿园里的游戏,书本里的故事扮演,还有一些即兴的打闹玩耍。在我看书的时候,她也会拿上一本书坐我旁边时而自言自语,时而问一些书本上的图案,在我运动的时候,她也会跟着做相似的动作。
我们时常也会跟孩子交流,她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及她对我们的要求,交流的次数多了之后,才逐渐明白,孩子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她前期的绝大多数认知完全来自于我们,现在也渐渐明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句话的意义,因此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把父母认为是她的一个“伙伴”,那些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父母,他们就明白如果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类型,那么作为“伙伴”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她一起学习成长,与她一起探索,时刻保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