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今夜无眠

2020-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米兰妮

晚上夜班,感觉到忙碌已经开始了。

居家隔离期间、孩子们放假期间,大人和孩子们都被保护得很好,门诊很冷清的,夜班也还可以休息一会儿。

九月初以来,孩子们陆续返校,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加上秋季天气变化,发热、咳嗽、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孩子明显增多了。

夜班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从天黑到天亮,一夜就这么过去了。今夜注定又是无眠了。

当然,这情况与冬季打仗一样的冬季相比,还是好了许多。每每想起冬季流感高发季节拥挤的门诊和病房,心里“悸动”啊。

夜间急诊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一般的发热、咳嗽。有些大点的孩子,一般情况挺好的,睡得好好的就被家长带来看病了。有些家长只是来买退烧药,因为家里没有备用退热药。有一个小婴儿刚从妇幼保健院出院两天就又发热了,要求来我们这里住院。还有喉炎的,还有高热不退的,还有夜间突然剧烈咳嗽的……

两位老人带着小孙子来看病,七岁的男孩,体温38.0摄氏度,孩子也没有什么不舒服,我给小朋友看了看,也只是嗓子有些红而已。

在我看来,老人完全不必这么急着带孩子来看急诊,喝点水,观察体温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打扰孩子的睡眠,四点多就把孩子揪起来。

但是转念一想,老人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对孙子也不敢有半点闪失,谁愿意没事大半夜往医院跑啊!

我和声悦色地给孩子看完之后,告诉他们目前孩子问题不大,状态也挺好,吃点清热解毒药物,嘱咐他们多观察体温情况。

老太太临走时客气地说:“打扰你不能睡觉了。”

我说:“不要紧的。”

心想:其实我这一晚上本来就没有睡,也不存在什么打扰的。

起身,抬头看看墙上的挂表,已经是早上5点5分了。走出诊室,迎面碰到两位打扫卫生的阿姨:唉,这一夜睡觉的希望是彻底没了。

刚才读了《玫瑰蛋糕与不报站的巴士》这篇文章,对比海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文特点,本来这些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某个人这一个体来说,细节很重要,细节给予对方的感受是深刻的,而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些细节里生存着。

所以,我反思自己的言行给予别人什么样的感受。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别人需要你,就没有任何托辞,要微笑再微笑,认真再认真。”

那位不愿意吃药,抵触吃任何药物的小朋友的爸爸搂着孩子说:“爸爸也不想让你吃药啊……”

阿姨听到这位父亲这般共情的语言便不淡定了:“孩子不吃药可能是对一些味道特别敏感,但是,家长的迁就是主要原因。”

“家长应该和医生站在同一个立场,给孩子讲明,为了治病,必须吃药,孩子会明白道理的。”我直接纠正了这位父亲的错误导向。

人生不易,渡人渡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