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邮缘风景线之--漫谈“卢工”和上海邮市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0b8b494dc182c1ce.jpg)
(一):说说上海“卢工”和其他邮币卡市场
像“卢工”这个名称就是属于一个简称,也只有邮币卡收藏爱好者才会知道这个名字的,不是这个方面的收藏爱好者,则是不知道这个称谓的。它的全称就是:“上海市卢工邮币卡交换(易)中心”,地理位置在原先的卢湾区局门路600号,现为黄浦区局门路600号,起初成立于1983年1月份,当时的地址在重庆南路229弄5号,是由梁智尧、马联泓和周正谊等人,向当时卢湾区副区长向平提议。
【备注:“邮币卡”就是指:邮票、钱币和电话卡的简称。】
据我查询并了解到关于“卢工”邮市的历史情况则是这个样子的,经过邮协和卢湾区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1991年8月份邮票交换活动从原先的重庆南路229弄5号搬迁至局门路600号。这里原先的名字为“卢湾区工人体育场”,搬迁来以后,就把体育场内的体育馆作为交易大厅,设约100个地摊,就形成卢工邮市的最初规模。
在1996年“卢工邮市”进行过一次改建,于10月6日正式竣工,其交易大厅则被改扩建为“邮币卡交换广场”,建成为“一个全日制市场”,整体面积达4100平方米,还设有“包房”和“席位”,加起来近千个,可以容纳万人入市交易,彻底告别地摊式交易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1ea7a5b89ca92c62.jpg)
还有的就是,我还获知到这样的一条关于“卢工”的信息,这个就是--只为能够顺利地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在2008年的8月份时,“卢工邮市”再一次经历大规模的改扩建方面的工程。就沿着局门路这条路上,在原先的时候,也只有出入口处、玻璃包房和出售“卢工门票”的一个小窗口,被建造成为拥有四层楼高的交易交换大厅,在原先盖有雨棚的露天邮币卡交换广场,被增改为两个室内交易交换场所,将原有的硬件设施更换一新,又上一个台阶哦。四层楼的交易交换大厅里面,有大小不一的包房,以及一个个柜台,一个个柜台就像外企员工办公室里的office一样,在两个室内交易交换场所,靠墙处被分割成包房,中间也一样被分割成一个个柜台。
除去“卢工”以外,还有另外两处邮币卡交换(易)中心。
一个就在徐汇区大木桥路88号,叫“云洲邮币卡交换(易)市场”,它原先的名字叫“太原路邮票交换(易)市场”。在1980年的时候,由广大集邮爱好者,自发集中在原太原路路口、肇嘉浜路中心花园一带,进行邮票的交换与交易,最初它只是一个露天市场,每逢星期六、日进行交换与交易,碰到下雨天则休息,以后才逐渐地形成一个全日制邮市。最初只进行邮票的交换与交易哦,后来又增加钱币与各种收藏类磁卡、文玩……的交换与交易。至1998年10月4日时,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太原路邮市开张,成为一个比较正规的邮市,从此便可以正常地进行邮币卡交换与交易,后来又搬迁至大木桥路88号。
像“云洲邮币卡交换(易)市场”,不光是我一个人,还是和同样欢喜集邮的友人杨家(日为)倒是有去过好几次的。不过,在“云洲邮币卡交换(易)市场”之前的太原路邮市,我只是听闻名称而已,自己一次也没有去过,最主要的原因与因素就是有其三。第一个原因与因素就是:我的年龄来得比较小;第二个原因与因素就是:我还没有开始搞集邮等方面的收藏;第三个原因与因素就是:我的家原先是居住在浦东最东端的高桥古镇上,去一次的话则是不太方便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86e9ae7b4698c1bb.jpg)
在“云洲邮币卡交换(易)市场”之前的太原路邮市,去一次的话,它到底会有多少的不方便呢?!我的亲大哥陆明,他同样也是爱好集邮这件事情的,据我的亲大哥告诉我,时间是在1993年以前,他有去过好几次的,从浦东最东端的高桥古镇去这个地方,路上花费的时间,来回最起码要有四至五个小时,而且在这个时间段之前,但凡是熟悉上海这座城市历史的人,也都会知道这样的一件事情的,浦东地区和浦西地区还间隔着一条黄浦江,浦东连接浦西,也只能是依靠摆渡船通行,在1993年以前是没有一条越江隧道和跨江大桥的。
另外一个是原南市区老城隍庙豫园邮币卡交易市场,现为黄浦区老城隍庙豫园邮币卡交易市场,最初的名字为“老庙邮市”,地理位置在原南市区、现在的黄浦区方浜中路265号豫园商城内的华宝楼地下室,“老城隍庙邮币卡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是其管理者,成立于1992年9月28日,主要是以零售、收购邮票、钱币、电话磁卡为主。
这就是我所能了解到、通过各类媒介能够查到的,关于这三个邮币卡投资交易交换市场的历史。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我所在的城市上海,除去我在上面所提及的这三大市场之外,就在邮币卡市场第三次炒作风潮的时候,尽管在那个时候上海有十个区,曾经在各个区里面,还散落着各类其他收藏类投资交易交换市场和邮币卡投资交换交易市场,尤其以“邮币卡”投资交易交换为主的市场,只因为起伏不定起起落落,绝大多数都关张歇业,唯有上述三处地方,至目前为止还依旧保留着,还仍旧有市场、时不时还有交易行情。
除去我在上述所说的三处邮币卡交易交换市场外,还有另外四处市场哩,我也是要来说一说哦。其一就是:原先的浦东新区浦东大道143号文化馆内的小型邮币卡投资交易交换市场,最高时达十几个摊位哩,全部都是底下带四个滑轮的移动卷帘门;其二就是:原上海东方集邮有限公司,其中的一个营业点紧挨杨浦区平凉路1500号沪东工人文化宫,地址为平凉路1500号甲;其三就是:原先的黄浦区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南京东路门市,地址在南京东路步行街250号,它有两个层面,一楼出售国内邮票,二楼出售港澳台邮票;其四就是:原先的静安区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地址就在南京西路698号,南京西路与吴江路路口西侧路南,沿南京西路方向,有十层楼,有楼梯与电梯,底楼分外间与内间,外间出售各类寄卖邮票(品),内间出售集邮总公司在各个时期发行的邮票(品),十楼举办邮展及各类集邮活动……不过,这四个地方因为邮市的不景气,加之集邮的人逐渐减少故关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60b13c60e9ab0623.jpeg)
像我在上面所述说的七处邮币卡投资交易交换市场,我或多或少都有去游玩过的,并且还去购买过各式各样的邮票,不是自己一个人去,就是和一帮中学好友、大学好友一起去。还要是有人来问我去的次数,恐怕还是要数“卢工”是最多的,是为什么呢?!只因“卢工”的邮币卡品种齐全,想要的各类邮币卡都可以在“卢工”找到。
(二):说说自己收藏方面的爱好
我拥有诸多收藏方面的爱好,在诸多收藏爱好当中,第一项收藏爱好是集邮,促使我走上集邮之路,最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以后,在我的家里拥有一台18寸“飞跃牌”彩电,在彩电当中我还观看到“闻名上海滩乃至于全国的‘燕子姐姐’陈燕华”和“庐山恋的男主角郭凯敏”主演的一部电影名叫《邮缘》,影片是由著名导演桑弧执导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以集邮为媒介,描写青年工人丁大森(郭凯敏扮演)与邮递员周芹(陈燕华扮演)之间一段饶有兴趣的故事。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之下,丁大森的知识极度匮乏,在集邮的过程当中,他经常是不懂装懂的自以为是,还引出过不少令人捧腹的笑话。与周芹结识之后,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无比羞愧,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开始产生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埋下我也想要集邮的小种子。
其二就是:至今为止,我依旧还能清楚地去记得这样的一件事情哩,就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是郭燕楠先生(女),她是专门教授国文课程的,曾学过一篇《我爱集邮》的经典美文,被作者那优美流畅的文笔和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住哦,我还记得作者在文章当中,有去描述过一套8枚T43西游记的邮票,加之当时的班主任郭先生也要求全班同学向作者学习,撰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就在学习撰写这篇文章之前,郭先生还要求班级里面的同学把各式各样的集邮册带给她看看,在当时我们班一共有60位同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有集邮方面的爱好的,还把集邮册带给先生和同学看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7b47112d01e374d1.jpg)
第三个方面就是:当我在实足16岁的时候,时间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像“集邮”这件事情来说吧,它不仅仅是属于挺时髦的一件事情哩。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据我所知道并了解到的情况,就在那个时候的上海这座城市,在那个时期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是爱好集邮这件事情的,像集邮的人群和热潮,真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大我五岁的亲大哥陆明也是欢喜集邮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我的亲大哥还对我说过,他之所以也会欢喜集邮这件事情,同样是受到他一帮子“出窠兄弟”潜移默化地影响之下,也逐渐地欢喜上集邮这件事情。【备注:像词汇“出窠兄弟”是沪语方言,它的意思就是说:既是指一起长大的异姓兄弟,也是指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我就读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好友及年龄相仿的老邻居,也同样是有集邮方面的爱好的,不是自己家中的长辈们有集邮方面的爱好,就是自己跟着长辈们一起学习集邮,我的同班同学倪露和我的邻居瞿玉民,他们两个人见到我把绝大多数的零花钱,都用在打电子游戏上,纷纷向我来规劝说道:“你与其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打电子游戏,还不如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和我们一起来集邮吧!集邮,既可以增长各个方面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又可以保值升值、结交邮友,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备注:在规劝的人当中,除去我上面提及的两人,还有同学柴丽丽等人。】至此我也加入集邮的队伍里,逐渐欢喜上集邮这件事情。
其五就是:父亲的好友夏伟强先生,在1993年春季的时候,曾经赠送给我一枚J150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小型张,小型张的面值为3元,在邮票的票面上面还涂有金粉哩,是不太容易去保存的,假若是保存不得当的话,时间一长金粉会发黑,不过,尽管说是这样,据说在当时,【注解: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这套邮票绝对属于紧俏商品,并不是每一位集邮爱好者,都能拥有此套邮票哩,有许多集邮爱好者们,都趋之若鹜地想拥有这样一套邮票,在当时、在上海的卢工邮币卡交换市场,一度还被大家爆炒至10.5元一套。
其六就是:家父陆吉良的这一生所从事的行当是“金融业”,因为其本人欢喜“金融”的缘故,所以就特别欢喜去收藏各种类型的钱币,他本人除去特别欢喜去收藏各种类型的钱币以外,还特别欢喜收藏、阅读各类有意义的好书籍哦,时间一长久而久之,对我及我的亲大哥,也多多少少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哩,也都欢喜上各类收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90a3069ff1cbf2b8.jpg)
在上述的六段文字当中,就是我自己以前在撰写关于集邮类邮文和其他收藏方面的文章当中,也撰写过类似的段落与内容,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重新再去撰写一次差不多的内容呢?!或许,对于欢喜阅读我文章的人群来说,分明就是属于多此一举的事情。然而,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上述六段文字,为我以后去逛邮币卡投资交易交换市场做铺垫,也只有经历过上述种种,我才会去邮市。
在1993年的春季时,我平生拥有第一套邮票,邮票的名称是:T144杭州西湖,一套四枚;发行日期是:1989年11月25日;全套面值为0.88元;四枚邮票分别为:4-1“苏堤春晓”,面值是八分,发行量为2348.15万枚;4-2“曲院风荷”,面值为十分,发行量为2160.15万枚;4-3“三潭印月”,面值为三十分,发行量为2182.6万枚;4-4“断桥残雪”,面值为四十分,发行量为2049.15万枚;邮票版别是:影写版;齿孔度数为:P11×11.5;邮票的规格是:60mm×30mm;印刷:北京邮票厂;摄影设计者:刘向平;记得我当时购买这套邮票的时候,花费人民币1.20元,而且这套邮票还配有护邮套。当亲大哥知道我也欢喜上集邮以后,也陆陆续续给过我一些邮票的,譬如说:有J181纪念陈毅诞辰90周年邮票,一套两枚,面值为0.70元;J185纪念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一套两枚,面值为0.70元;J183纪念陶行知100周年诞辰,一套两枚,面值为0.70元;其他类别的邮票……
(三):说说自己怎样知晓并去逛邮币卡市场的
1993年的下半年我搬家,由原先的浦东最东端的高桥古镇搬迁至浦东的洋泾古镇,算是离市区更加近一点点。即便是这个样子的话,一直要等到两年以后的1995年我才知道这样的一件事情哦,这件事情就是--购买各种邮票,除去各邮政局和各省市邮票公司购买预定邮票以外,还可以去“邮币卡”交易交换市场购买邮票的,这件事情我又是如何知晓的呢?!原来离我家一站路之远,有一座专门培养老师的师范中专,学校门前有一排排商店,其中有一家商店,有一段时间里面也购买邮票和钱币的,通过这家商店让我知道,集邮还可以去邮币卡市场逛逛,邮币卡市场开始发力上涨,要收藏邮票的话一定要去“卢工”走走看看,若是不了解市场的行情则是很难集好邮的!
从1995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开始逛各类邮币卡交易市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4b45dd4728b187d7.jpg)
至今我仍旧能记得,当时去“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并不是很方便的,在当时除去有地铁一号线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地铁,更何况地铁一号线又不到“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单趟行程包括走路与等车的时间都计算在内,大约是需要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的时间。
我从浦东到卢湾区局门路邮币卡交易交换市场的话,先要乘公交车到“东方医院站”下车,再去转乘隧道八线至终点站下车,即便公交车到达终点站以后,还要行走15分钟至20分钟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后来,让我发现一条新线路,先转乘“上川专线”过江,到龙门路金陵东路站下车,走到嵩山路再去转乘109路,乘109路至局门路中山南一路站下车,这个站点离“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很近,可谓是近在咫尺哩,因为是单行线,回去的时候就没办法坐,回去时只好先坐隧道八线过江到浦东以后,再转乘其他的公交车回家。
不过,话又要一分为二地去述说哦,当历史的这列车轮走到现如今的时候,不像现在,自从拥有地铁四号线以后,【备注:这条地铁线是属于上海市的中环地铁线。】去“卢工”自然就要方便许多的,就是因为地铁四号线还是属于环线的缘故,途中是要经过浦东东方路的,因此说,只要乘公交车到东方路,再转乘地铁四号线,四号线分为外圈和内圈的,坐内圈到西藏南路站下车,再需要步行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便可以到达目的地,顺利的话单趟行程顶多在四十分钟。
我在上面所撰写的内容当中,我提及上海的集邮市场逐渐地开始往上涨,以什么为例子与参照物品呢?!又如何来体现呢?!我仍然还能清楚地去记得这样的一件事情,离我家一站路之远的地方,有一家售卖邮票和钱币的商店,就是从这家店铺当中获知到这样的信息,1995年的1月份开始,“卢工”邮市开始发力上涨,还是拿最强劲的第一轮生肖龙头邮票T46庚申年猴票为切入点加以说明,它的发行日期是:1980年2月15日;邮票的版别为:影雕套印;绘画者为: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绘制;发行量:500万,据专家考证以后,得出结论480万则是最为确切的;邮票的规格:每套1枚,26mm×531mm ,它一整版为80枚;齿孔度数为:11.5度;邮票面值为:八分;邮票总设计是:邵柏林;印刷是:北京邮票厂。庚申年邮票又被称之为“金猴”,这套邮票既报废数量多,而且有很多“金猴”都用于寄信,故而在市场上的流通量是比较少的,在1995年之前,它在邮币卡市场上的价格为200元,从1995年1月份起每个月就以50元的速度上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1bc483eb6a5614f0.jpg)
其实,我自从1995年开始起,就去逛“卢工”邮币卡市场,在自己还在读中专的时候是一个穷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基本上在50元RMB左右,偶尔在有时候会有零花钱在100元左右,去“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是需要购买门票的,之所以要这样做,为的是能有效地控制并掌握好人流量,买一张门票能逛一整天,若是出去,再想进去的话,还需另外再购买一张门票。1995年至1998年我除去自己外,还曾和初中好友“吕国峰”和“洪昱”去过好几次。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刚刚开始的时候,门票是一元一张,后来一路涨至2.5元一张,每涨一次调价RMB0.5元。去年去逛“卢工”,在购买护币套子时,和一位一直坚守到现在的老邮币卡商闲聊中得知,只为防止大量人流涌入“卢工”,门票曾经高达“10元”和“12元”,那是在春节前后……
我刚刚开始去“卢工”闲逛的时候,还闹出一个小笑话哩,看见有些人就“直径闯到卢工的里面”,也一路跟随着走进去,却被门口保安和看门的工作人员给硬生生地阻拦下来,并且还说先要到窗口去购买门票,只有购买门票以后才能进去,我就对他们嚷道:“凭什么他或她不买门票就能进去,而我就不可以?!”保安和工作人员解释道:“因为他们或她们都有工作证,故无需买票就能进去哦!”
回顾我在集邮方面的旅途与历史以后,有这样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不得不去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在我刚刚开始搞集邮和收藏的时间段里面,以及在漫长的岁月当中,父母虽说嘴上不会经常性地去说些什么,其实在他们两个人的心里面,或多或少有一些反对我去搞任何类别的收藏的,在他们两个人看来,认为去搞任何类别的收藏,是毫无什么意思可以去言说一番的,一旦个人深入其间以后,自然就要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对于学习工作等事情,有可能就会不放在心上的,更希望我不去或少去各类收藏品交易市场,为此,我去“卢工”,都以同学聚会为借口外出,实则是去“卢工”,有时候也会有比较要好的、欢喜收藏的同学相约来到我家,然后再一起去逛“卢工”,最起劲的时候,一个月有去两次,一个星期隔一个星期去,只为不让父母疑心,基本上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出发,赶在下午五点左右到家。
作为一个囊中羞涩的穷学生,每次去“卢工”自然要精打细算一番,一般情况下,买一瓶农夫山泉和一个法式罗宋面包,记得那时候的矿泉水是1元一瓶,面包3.5元一个,因为有优惠换乘,车费来去顶多也就在4至6元钱,外加门票,即便在门票卖到2.5元RMB一张的时候,路上行程所需花费的钱加上吃午饭及喝水的钱,总的花费也会尽可能去控制在十二三元以内,自认为要是用多就不太划算的,也购买不到收藏品。不过,所购买的各类收藏品是不计算在其内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549b573fb016afd0.jpg)
(四):说说改造前的卢工邮币卡市场
我查阅到相关的“卢工邮市”历史资料显示,在2008年8月份之前,“卢工邮市”为迎接“世博会”,经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在此之前、在我的记忆中,“卢工”是分成四个档次的。
第一个档次是:“地毯式的摊位”。“地毯式的摊位”则是用水泥砌成的、如同“长板凳式”的长条哦。据熟悉内情的人士说道:“租赁‘地毯式的摊位’是‘卢工邮市’里面档次中最最低档次的,也是租金最最便宜的,尽管是如此也不能去小瞧,在租赁‘地毯式的摊位’、在邮币卡商里面,也有着不少‘藏龙卧虎’式的人物哩。”……
就拿第一个档次来说吧,我就要列举这个方面的例子,以便就可以更好地说明这种情况哦!譬如说:我曾在逛“卢工”邮币卡交易交换市场的时候,就在某一个“地毯式的摊位”上面,有看过一位币商的。他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的,至今为止都让我依旧还是感觉到属于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他说道:“‘我’对您说一句话,您千万不要因此而生什么气啊,‘我’做邮币卡生意,至少也有好几十年的时长,主营是各类钱币,看人也是比较准的,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您也别看,这是第二套人民币大黑十元,现在市场出售价是28500元一张,‘我’这里是一百张连号的,保证绝对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原封原签,故价格要贵一点,三万一张,不零售一百张起卖,若您有三百万现金直接拿走,看您的样子也是没有是买不起的,看也是白看!”……在当时我看到他大黑十元就有500张,市场价格就达到1500万元人民币,其他的钱币和纸币市场价还未被计算在里面哩……
备注:我们国家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十元,被“钱币商人”“钱币收藏爱好者”以及“钱币收藏家”都称之为“大黑十”。在当时的“卢工”,所有售卖此套“大黑十元”的“钱币商们”,他们或她们所开出的价格全都是一样的、都是我在上段文字所说的价格哦,极少有零售的,绝大多数的钱币商人都是一百张、一百张地在售卖啊。顺便要去说的就是,“大黑十元”是第二套人民币当中,最最珍贵的一枚人民币,它是由苏联代我们国家印制的,其尺寸为210毫米×85毫米,是所有人民币中尺寸最大的一枚,纸币基色为黑色,正面为一男一女的典型工农形象;正面左侧有国徽水印,作为防伪标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68a9d5432aec094f.jpg)
第二个档次是:大小不一的包房,我熟识的一位邮商顾大嫂,购买过好几次邮票,为人比较和善客气,她租赁一间包房,【备注:因涉及隐私问题,故只好隐去名字。】某次在闲聊中得知,市场里所有的包房,租赁方和管理方共同共有,各占永久性50%的产权,她的包房属于中包房,她说即便是这样,每个月还要付3500元RMB的租金哦!
第三个档次是:可移动的卷帘房,房子的底部有四个轮子。
第四个档次是:带有四个大滑轮子、大小不一的移动柜台。
我的大表哥朱琪和二表哥朱彬有一段时间也是特别欢喜集邮的,也拥有不少的邮票哩。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说道:“欢喜集邮只要去逛逛‘卢工’就行,别的地方基本上是不用去的,因为‘卢工’邮票的品种比较齐全,只要手里有钱,基本上都是能购买到哦!还有一条原则你也是要牢记在内心深处的,要是去‘卢工邮市’的话,兜里面少于1000元人民币就不要去,因为要想买好一点、收藏保值升值的邮票,缺少这些钱还真不行,更何况1000元是难以买到多少好邮票的,说不定还不够哩!每次去逛‘卢工邮市’不一定非要去买邮票,还可以有另外的目的,去熟悉并了解市场的行情,去结交志同道合的邮友、懂行的朋友,相互学习交流学习,这样对于集好邮是大有益处的!你这么喜爱集邮,要是你想真正地集好邮,建议你不妨去收藏带有中文字“纪”“特”邮票,这样的邮票升值潜力较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5471/893583928106d3bc.jpg)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图二卢工入场券图片是作者的收藏品,自藏自拍;③:各个时期“卢工邮币卡交易交换市场”图片、邮币卡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7年10月02日星期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