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聊斋

宏观点评(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通俗理解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命若琴弦2017

文/命若琴弦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了晏智杰和贾康“新供给”的争论。这是学界与政府的争论。学界强调政府改革,认为改革没有实行,红利不得释放才导致经济下行,这种论断酷似“何不食肉糜”。贾康的“新供给”,缺乏学理概念的考校,但观点陈述明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金给出六个字的通俗总结——立门槛,过筛子!


对于微观生产者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典型的“立门槛,过筛子”。最早的工业品生产都是野蛮生长,没有质量标准,随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执行规范章程推进,今天的很多工业品都是实行标准的工业化生产,如沥青、桥梁护栏等,经过对这些产品进行认证,形成行业三五家大型企业垄断的局面。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认证立门槛,排除之前野蛮生长的竞争者。

这一过程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工业品生产的环保、能耗、质量品质等标准,将野蛮生长的乡镇企业、民办企业甚至部分国有企业踢出局。所以供给侧改革从微观角度看就是立门槛,保护知识产权,通过研发使产品做得更精尖,价格涨得更高,维护大佬利益。

过筛子的过程里,很多没有研发,没有自主产权的,没有做内容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会被淘汰掉。经济聊斋被认为做自媒体,而实际自我定位是做内容,做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的,与吴晓波、罗振宇的共同之处就是必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学习后做内容。而那些只靠转载转播热点、数据或捎带简单评论的所谓自媒体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这是过筛子的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点。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谁能胜出就获得生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的体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一带一路”的投资,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会获得很大改善,基础设施产能输出会对维持基本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有很大益处,未来能看到更多红利(只是不必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免遭美国抑制)。

二是高科技投资,如我国持续在飞机、火箭、飞船、量子通信技术等均以国家级层面进行大量财政资金投入,民间层面则有BAT、巴铁等投资。

所以,国家宏观角度投资的基础设施演化出“一带一路”带动国际贸易发展;高科技投资表面看是军工、宇航、国防等,但技术成熟后利于向民用转化,成为未来工业提质增效的着眼点(不过目前比较难,须做好资源协调,走产学研联合开发之路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原则“立门槛,过筛子”这六个字,也表明未来整个改革过程会很惨烈,被筛子滤除的将面临灭顶之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