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书法集珍艺术之家

尚志:神秘难辨的《禹王碑》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2人  2018栏杆拍遍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碑林”中,有一通神秘的碑刻,碑文不知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我认识的字一个都没有。这通碑位于通往“万寿山”的小石桥东端。

     下图、尚志碑林中的“万寿山”,因山体内的展馆有万余个“寿”字石刻而得名。【关于万寿山详情,请看本博客中“尚志碑林”(2)】

 “下图、通往“万寿山”的小石桥

 下图、这是位于小石桥东端的“禹王碑”碑阳,上刻神秘文字77字。

 下图、这是碑阴的文字,看过之后,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禹王碑》。此为碑阴上部。

 下图、碑阴下部

 附录:

                          关于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坐落于岳麓山云麓峰左侧的苍紫色石壁上,因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未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系宋嘉定年间摹刻于此。1935年建石亭护之,亭侧有清欧阳正焕书“大观”石刻,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碑石于公元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后来才摩刻于岳麓山头,故又称岣嵝碑。明代杨慎、沈镒、杨时桥、郎瑛,清代杜壹,当代长沙童文杰、杭州曹锦炎、株洲刘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嵝碑释文”

        关于禹王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刘禹锡诗作,但二人并未实地考察过。亲见亲摹其碑文的,是南宋时的何致。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致游南岳,遇樵夫导引至藏碑处,始摹碑文。何致过长沙时,刻碑于岳麓山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潘镒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于世。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碑文主要记述大禹治水之功绩。西安碑林、绍兴禹陵、云南法华山、武昌黄鹤楼等处,均以此碑为蓝本翻刻。

        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千古奇碑至今说法不一。

        全文完

原题:(原创)尚志:神秘的《禹王碑》    2016-11-22 09:40     发表

2018.12.31     阅读(103)| 评论(23)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