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读后感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occs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处女作。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

      小说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和影响写成的。主人公单纯幼稚的爱国青年亚瑟,因为自己在向上帝的忏悔中被卡迪诱骗,透露了革命计划。被革命同志误解,还发现被自己最信赖的神父欺骗,佯装投河自尽,奔赴南美。13年后,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一系列革命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亚瑟就是牛虻的化身。

      《牛虻》被读者称为“意大利革命外衣下的《琅琊榜》”。《牛虻》这本书,我对她最深的理解是信仰一词。亚瑟和蒙太尼里是父子最终却因信仰的不同分道扬镳。蒙太尼里因为选择了自己所谓的信仰“上帝”,最后在自己儿子的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得精神失常,死于非命。亚瑟信仰革命,在被捕时,牛虻亚瑟动情地向自己的父亲蒙太尼里诉说自己的悲惨经历,想要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与儿子之间做出抉择,他们两个谁都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当坚守信仰需要用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时,这个信仰的本质已经变了。《牛虻》中的基督教,上帝变了,变得跟人一样的自私,贪婪,压迫和剥削人们。蒙太尼里在最后说道:“这种拯救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换来的。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高贵的拯救,其代价高于红宝石,是用鲜血换来的。”在这里上帝仿佛成了一个侩子手,不信仰他的人,都该死。信仰如果丧失了本质,那么他就会坠入无尽的黑暗。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信仰的迷失而误入歧途。信仰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牛虻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了我们。

      其次,牛虻和琼玛的爱情也令人唏嘘。年少时琼玛因为误解牛虻告密,牛虻出走南美洲。13年后,牛虻光荣就义之后,琼玛才得知他就是自己曾经爱过又冤枉过的亚塞。在结局的时候琼玛收到牛虻给她的遗书,她知道她又一次失去了他。牛虻终生只爱一个人,他给琼玛的遗书中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种撕心裂肺的爱情令琼玛悲痛欲绝。也让读者红了眼眶。“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穿一件方格布长衫,我一个正版版的领巾,背后拖着一条小辫子的时候,我就爱上了你,如今仍在爱着你。”我想爱情的至死不渝也不过如此吧!

      牛虻是信仰的忠诚守护者。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同样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医生的信仰是救死扶伤,老师的是教书育人,军人的是保家卫国……就因为有向他们那样坚定的守护自己的信仰,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幸福安定。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信仰的力量,。小说的结尾写道:“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的飞来飞去!”愿你我都能像牛虻那样守护自己的信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