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有毒吗?--与建文师兄商榷
执念有毒吗?干老师讲:“执念皆有毒,无我最洒脱。”接着解释说:“想钱不是执念,想名不是执念,想色不是执念,勇猛精进和百转千回不是执念……执念是妄求,往死里求,破坏了还继续求,不美好了还非要求……开花和结果不是妄求,希望所有的人爱自己的花与果,乃是妄求,乃是偏执。”
老魏说读书没用,建文师兄讲不用读书,干老师讲执念有毒需要洒脱。我一直觉得这一干人等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他们读了海量的书,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俯瞰我等芸芸众生,然后闲庭信步般讲,你等读书无用。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读书必须有目的的去读,着眼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读书。像老魏不间断的大量的阅读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书,是做校长的需要。那么我等呢?解决问题式的读书是一个方面,大量的经典的原典的读书也是必须要有的。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同样对干老师及建文师兄的执念有毒的这个观念我也是不敢苟同的。他们没有执念吗?当然为了应对师兄的反驳,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执念。干老师的解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执念有执着之意,执着过度乃转为偏执,妄求。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区分其中的边界。边界不清则容易混淆不同的情景。
干老师魏老师等人,北上罕台,南下石门坎,对教育的执着,能说不是一种执念的表现吗?魏老师讲,做教育哪有什么成功可言,挺住,坚持住就是胜利。本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走上一条在别人看来更好的路来,为什么没有?这不是执念吗?
建文师兄和晓丽师姐寻找一种更好的教育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执念吗?我们要区分好执念的边界。辩证法里讲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为防止出现向下消极的质变,我们需要把握适度原则。那么这个度如何去把握呢?关键我们要有正确的方向,经过科学的推理预测,分析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确立正确的方向。有人要造永动机,而且执着不辍;有人苦练屠龙术,坚信学成必有所为。这种执念就是一种偏执,因为方向都错了。违背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科学研究大多从假想入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将设,然后小心的求证。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到爱迪生,再到焦耳都是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懈的实验论证。假如没有对自己理论的执念,如何能够成功?
海明威讲,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林肯不断的失败,不断重新崛起,入主白宫,靠的就是执着的信念。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屠杀600多万人。犹太人复国之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展开全球追杀纳粹分子的行动,这个行动一直延续至今。最著名的就是对在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的追杀,历时三年之久,终在阿根廷追到并秘密抓捕到以色列进行公开审判。汉娜·阿伦特提出“平庸的恶”就是基于对这场审判的观察得出的。倘若以色列民族没有这种执念,如何才能做到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展这样的行动。这种执念对民族的向心力,对民族性格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讲执念是要有边界的。我赞同建文师兄的其中一点,执念可以有,但是不能把个人执念扩展向他人。否则即有越界之嫌。每个人处境、经历,认知不一样,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他人身上。否则就会演变为“观念”的权力之争,强势一方就会出现侵权行为,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文化上强势执念,容易导致文化的趋同,文化一旦趋同必然走向死亡。
同样的这种执念在个人身上也必须明确边界。用干老师的话讲,往死里求就是妄求,就是偏执。甘肃杨丽娟追星刘德华十几年,父母买房卖肾资助女儿满足追星意愿,最终导致家破人亡。这种执念就是一种偏执妄求。百害而无一利!在人生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做出判断,明确自己的方向和所要走的路。一旦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则容易陷入到偏执状态当中去。
如何明确自己的追求边界,这是我们如何区分执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