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六十一: 跟着孔子学守正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居居居士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损益的角度讲,世上共有“损人损己,损人利己,利人利己,利人损己”四种人。汪精卫之流的汉奸卖国贼和监狱里的贪官污吏,都是损人损己者;贪图小便宜,削尖脑袋投机钻营的,都是损人利己者;拥有大局观,照顾多数人利益的,算是利人利己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者,是不世出的圣人。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所以,世人几乎都是利己的。只不过,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小心成为损人损己者。真正以“损己”为出发点和乐趣的,并不存在。有人主动损失自己的名利,是为了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或者另有他图。

孔子轻易不以“仁”许人。子贡思维活跃,善于辩难。他向孔子请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算不算仁”。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践行仁道的方法。”⑴所谓“达己达人”就是能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己安人。”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行自己,让天下百姓都安乐。修己以安百姓这件事情。尧、舜那样的圣君,尚且担心难以做到呢!”⑵

比较上面两则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孔子讲究刀刃向内,先修己再做事。子贡却偷梁换柱,只求“济众”,不管“修己”。

孔子去世,原宪守孝三年后,隐居在荒郊野地。子贡出任卫国宰相,带着盛大的车队来探望原宪。子贡见原宪衣帽破旧,于是问道:“先生你莫非病了吧。”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做贫,学习道义而不能实行才叫做病。像我这样,是贫,而不是病啊。”子贡觉得惭愧,悻悻离去,一生都因为这次言语的过失而感到羞耻。⑶

子贡欠缺修行工夫,积极入世,又是经商又是做官,忙着建功立业。所以,孔子经常拿他与颜回比,期望他能刀刃向内,修好自身。一次,孔子说:“颜回呀,他差不多得道了,经常无私无欲。子贡不按我的要求做,反而去做买卖。心中却充满杂念。”⑷又一次,子贡向孔子汇报自己的思想,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立即回答说:“赐啊,这不是你能达到的境界。” ⑸后来,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瑚琏之器” ⑹,言外之意,子贡永远达不到“君子不器”⑺的境界。望穿千年,我们会发现,子贡一生的功业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所以扬名后世,不过是因为攀上了孔子的高枝。

孔子的一生,是守正的一生,他虽然急于重建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曾想依附于公山弗扰、佛肸等叛臣,但是,权衡之后,仍然“守死善道”⑻,宁肯错过,也不做错。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⑼当我们再读孔子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时,我们发现了守正的力量。有人说:儒家是入世的,学儒家就要投入到滚滚红尘之中。有人甚至说:学儒家就是要当官。这是对孔子的误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⑾孔子一生所做就是“死守善道”“义之与比”,就是守正,守正,永远保持守正。

【注释】⑴见《论语》6.30。原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⑵见《论语》14.42。原文是: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⑶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⑷见《论语》11.19。原文是: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⑸见《论语》5.12。原文是: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⑹见《论语》5.4。原文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⑺见《论语》2.12。原文是:子曰:“君子不器。”

⑻见《论语》8.13。原文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⑼见《论语》4.10。

⑽见《论语》13.6。

⑾见《论语》8.1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