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公主(21)|糯米愈疾
第二十一回 糯米愈疾
妙善大师等三人 ,见天色不早 , 前边又有高山挡路 , 看当时的情况已经来不及翻过这座山了 , 幸亏离山数里的地方有个村庄 , 三人就径直投村借宿来了 ,想顺便也化些斋饭来充饥 。
到了村中 ,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 ,就知道是村中的首富 。常言说 : “出门要看天时 ,化缘须看场面 。 ”她们三个人自然往这家门口走来 。走到门前 ,看见门口坐着一位老者 , 年约六 、七十岁 ,脸上现出忧虑的神色 ,两眼直视地上 ,眼珠动也不动 ,正在那里思量着什么 。就连三人走到他跟前 ,他也没有看见 。
永莲性子急 ,抢上一步 ,合什向老者说 : “老人家你在沉思些什么 ?贫尼这厢有礼了 。 ”
老者先前没留意 ,忽然听见有人说话 ,给吓了一跳 ,抬头看着三个人说 : “哪里的尼僧 ,到这里有什么事 ?突然间把老汉吓了一跳 。 ”
妙善大师合什谢罪说 : “打扰你了 ,还望你能恕罪 。我们是兴林国人氏 ,因立下宏愿去朝须弥山 ,路经贵宝庄 。见天色已晚 ,特地造访贵府 ,求你让我们借宿一晚 ,明天清晨就动身 ,决不多加打扰 ,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 。 ”
老者摇头说 : “你们来得不巧 ,要是在往日 ,不要说留宿一晚 ,就是多留几晚也没事 。可是现在却不行 ,你们还是去别家吧 ! ”
妙善大师说 : “这就奇怪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 ,请你告诉我们吧 。 ”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 : “说起我家主人卢员外 ,可是个行善积德的大好人 。平时最爱救苦济贫 ,斋僧念佛 ,几十年来都不改初衷 ,只是一直没有一男半女 。前年春天 ,才生了一位小公子 ,全家上下无比庆幸 ,村里人也都说这是行善的结果 。不想在本月初 ,小公子忽然得了腹泻 ,当时请大夫诊治 ,说是脾虚之症 ,不容易治好 。所以难以开方下药 ,服了几副药也是无效 。在药力到的时候 ,稍为好些 ,药性一过 ,就和没吃过药时一样了 。据一位老医生说 : ‘要想治好这病 ,必须用三碗糯米 ,煎汁服下 ,使病人得到生机 ,然后才可用药医治 。 ’只可恨我们这里不产稻谷 ,要得到糯米 ,必须要翻过天马峰 ,渡过碧鸡河 ,到琉璃城 ,才可以找到 。 ”
妙善大师说道 : “善哉 ,善哉 !老人家呀 ,你说不巧 ,我却说来得正巧 ,这也是注定的缘份 。你去告诉你家员外 ,叫他不要着急 。要是别的东西 ,出家人没有 ;三碗糯米 ,我们却有 ,如果能救小公子的性命 ,出家人决不吝惜 ! ”
老者听了 ,似信不信地说 : “真的吗 ?出家人此话当真 ,不可说谎 !不要骗过了一宿就走人 ! ”
妙善大师说 : “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看我那两个同伴黄布袋中装的 ,不是米谷是什么 ?你快去告诉你们员外就是了 。 ”
老者说 : “既然如此 ,三位先在这里坐一会儿 ,等老汉去通报一声 。 ”
说着便兴冲冲地向家里跑去 ,口中连喊 : “员外 ,员外 !好了 ,好了 !小公子有救了 !有人送糯米来了 ! ”
卢员外正坐在厅上发呆 ,见他这神情 ,喝问说 : “卢二 ,你发疯了吗 ?叽哩咕哝的 ,在那里说些什么呀 ? ”
老者连忙说 : “我没疯 !真的有人送糯米来了 。 ”于是站住了脚步 ,定了定神 ,把妙善大师的话 ,从头到尾学说了一遍 。
员外听了 ,一跃而起 ,连说 : “卢二 !快去开了正门 ,我要迎接三位活佛 。 ”
卢二哪敢怠慢 ,一路踉跄地跑出来 ,向三人说 : “我家员外要迎接三位活佛 ! ”
妙善大师连忙说不敢 ,卢员外果然走出正门 ,向三人一拜到地 ,说道 : “下士卢芸 ,不知三位法驾光临 ,有失远迎 ,还望恕罪 !现在请三位到大厅用茶 。 ”
妙善大师等人合什还礼说 : “贫尼何德何能 ,敢烦劳员外迎接 ?只因朝山远道而来 ,想打扰宝庄一晚 ,惊动了员外 ,真是十分罪过 ! ”
卢芸便迎着三人进了大门 ,直到厅堂 ,重新叙礼后 ,分宾主坐定 ,寒暄了几句 。
妙善大师就开言说 : “听说小公子病重 ,必须要吃糯米浆才能保住性命 ,正巧贫尼袋中有粳糯米谷 ,只要拿来挑选一下 ,不要说三碗 ,就是三升也有 。 ”
卢芸听后真是喜出望外 ,千恩万谢 。妙善大师自己随身带的一袋米谷 ,已在神鸦岭时散给乌鸦吃了 ;但永莲身旁还有一袋米 ,保姆身旁也有一袋谷 。她向卢芸要了一个盘子 ,让永莲把米倒在盘中 ,仔细挑选糯米 。不一会儿 ,就拣了一升光景 ,卢芸连忙说 : “够了 ,够了 !其余的请活佛收了吧 ! ”
于是永莲把米收进袋子里 。妙善大师又嘱咐卢芸说 : “这种米煮的时侯不要淘洗 ,以免伤了元气 ,减少了效力 ,并且要用文火 ,不要让它沸溢出来 ,要是溢出来了 ,脂膏尽失 ,更没有效力了 。 ”
卢芸一一答应 ,请三位随便坐 ,自己亲手把盘中的糯米捧到里边 ,交给老奶奶 ,详细说明煮法 ,叫她去煮 。一面安排素筵 ,款待三人 ,准备干净的上房 ,让她们休息 ;一面又吩咐家人去请那位老医生来 ,商议药方 。
老奶奶取了三碗米 ,放入瓦罐之中 ,配好了水 ,放在炭炉上煨 ,自己坐在旁边看 ,防止它溢出来 。大概有半个时辰 ,已经熬成了稀粥 ,顿时香气扑鼻 。于是把面上稀稀地盛了一碗 ,拿去给小公子吃 。
小公子已经神气涣散 ,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只好一汤匙一汤匙慢慢地灌下去 ,灌完了一碗 ,看他像是睡着了一样 ,老奶奶很高兴 ,便收拾了瓦罐 ,熄灭了炉火 ,回到房中 ,当她伸手去摸小公子的四肢时 ,却大吃一惊 。
原来小公子的手脚 ,先前虽然不象常人那样温暖 ,却还有一点儿热气 。现在吃了一碗粥 ,反而变得冰凉 ,一点儿热气也没有 ,连头上也是这样 ,看情况是已经没气了 。
老奶奶顿时慌了手脚 ,一口气跑到厅上 ,告诉卢芸 ,卢芸与妙善大师等人正在用斋 ,一听这话 ,都吓呆了 。老奶奶以为糯米中有什么花样 ,一定要和妙善大师拚命 ,卢芸好不容易才劝住了 。
正在纷扰不休的时候 ,老医生来了 ,问明了原由 ,便说 : “你们先不要吵闹 ,让我进去诊一诊 ,就明白了 。 ”
于是与卢芸和老奶奶一起进去 ,诊了小公子的脉 ,对卢芸说 : “恭喜员外 ,小公子有生机了 ! ”
卢芸听说后虽然很高兴 ,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状况 ,就问老医生 : “大夫呀 ,这孩子手脚冰冷 ,气如游丝 ,分明是个死兆 ,为什么反而说有生机了呢 ? ”
老医生答道 : “员外你不知道 ,这叫做神气内聚 。小公子病了很久 ,神气已不相属 ,幸亏吃了米汁增长了元气 ,所以在内部聚敛起来 ,外面才有这种现象 。你先等他这一觉醒来 ,包管大有起色 。 ”
大家听了这话 ,才放下心来 ,老医生又定了药方 ,才回去 。
妙善大师得知这种情形 ,心中也十分喜悦 。卢芸全家都出来拜谢请罪 。妙善大师说 : “你们这么好一个地方 ,想不到却不出产米谷 ,真是个缺憾 。现在我们还有几升稻谷在袋子里 ,不如送给你们做种子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