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养成计划I&II

2016-11-15  本文已影响19人  兔子兔子先生_

Version(common):Red Hat +CentOS

开源软件(并不一定免费):Apache(Web服务器软件)、Nginx(轻量级Web服务器)、MySQL、php、python、ruby、Sphinx、samba、mongoDB

Linux应用于企业服务器,嵌入式应用

Linux和windows的不同:

1、严格区分大小写

2、Linux中所有内容以文件形式保存(一切皆文件),包括硬件。

3、Linux不靠扩展名区分文件类型(靠权限区分类型)

字符界面的优势:

1、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

2、减少了出错,被攻击的可能性

快捷键:

ctrl+L 清屏      ctrl+c 强制终止当前命令      ctrl+a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首 

ctrl+e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尾   ctrl+u 从光标所在位置删除到行首 

ctrl+z 把命令放入后台    ctrl+r 从历史命令中搜索

Tab键自动补全功能

Linux常用命令:

管理员:root   主机名:localhost    ~:当前所在目录(家目录)  $、#:普通用户/超级用户提示符

命令格式    [选项]   [参数]

#命令1:ls [选项] [目录名]

-a 所有文件  -l 详细信息(ll) -d目录(pwd)-h易理解形式 -t 文件修改时间 -i 显示inode

列出文件类型 -F  递归目录和子目录中的文件 -R   大到小排序-S

-rw-r-xr--.  :(-文件类型,-文件、d目录、l软链接文件)

rw-:u所有者、r-x:g所属组、r--:o其他人    r读  w写  x执行

#命令2:【改变工作目录】cd [目录路径]  

cd ~ 进入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cd 进入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cd - 进入上次目录  cd .. 进入上一级目录

【创建目录】mkdir [-p] 目录路径名   -p 递归创建,即创建多级目录

【删除目录】rmdir [-p] 目录路径名

mkdir -m 777                                               rm -rf /  自杀命令(删除所有Linux文件

#命令3:【删除文件或目录】rm [参数选项] 文件名  或 目录名              rm -rf

-i 使系统在删除之前,显示删除确认询问

-f 直接删除文件或目录,不显示任何警告消息

-r 删除指定目录及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与rmdir只删除空目录不同

在命令行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文件名(各文件间用空格分隔)以实现删除多个文件。

#命令4:【文件或目录的复制】cp [参数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a  相当于 -pdr

-i  :如果目标文件存在,覆盖目标文件时给出提示         -p: 连带文件属性复制

-r  :复制目录树                           -d:若源文件是链接文件,则复制链接属性

#命令5:【移动或重命名目录或文件】mv [参数选项] 源目录或文件名    目标目录或文件名

-i  当目标文件已存在时,显示提示信息

-b  覆盖已存在的文件前,系统会自动创建原已存在文件的一个备份,备份文件名为原名称后附加一个~符号

Linux系统没有重命名命令,因此可利用该命令来间接实现

常见目录的作用:

1、根目录下的bin和sbin,usr目录下的bin和sbin,都是用来保存系统命令的。

(bin为普通用户命令)(sbin为超级用户使用的命令)

2、boot启动目录,启动相关文件。

3、dev设备文件保存目录。

4、etc配置文件保存目录。

5、home普通用户家目录、root 超级用户家目录。

6、lib系统库保存目录。

7、(三个空目录用于外接挂载):media(光盘)   mnt(U盘、移动硬盘)   misc(磁带机)

8、proc和sys目录不能直接操作,这两个目录保存的是内存的挂载点,直接写入内存的。

9、tmp临时目录

10、var系统相关文档内容

#命令6:链接命令生成链接文件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s  创建软链接

 硬链接特征: .hard

1、拥有相同的i节点和存储block块,可以看做是同一个文件。

2、可以通过i节点识别。

3、不能跨分区。

4、不能针对目录使用。

软链接特征: .soft

1、类似Windows快捷方式

2、软链接拥有自己的I节点和Block块,但是数据块中只保存原文件的文件名和I节点号,并没有实际的文件数据

3、Irwxrwxrwx          I软链接

4、修改任意文件,另一个都改变

5、删除原文件,软链接不能使用

#命令7:locate  [文件名]          /var/lib/mlocate   后台数据库中按文件名搜索,搜素速度更快

updatedb 更新数据库,需要root权限

/etc/updatedb.conf配置文件  文件中四个配置:(locate、whereis和which遵循此规则)

1、PRUNE_BIND_MOUNTS = "yes"      #开启搜索限制

2、PRUNEFS =                                  #搜索时,不搜索的文件系统

3、PRUNENAMES =                           #搜索时,不搜索的文件类型

4、PRUNEPATHS =                           #搜索时,不搜索的路径

#命令8:whereis [命令名] (只能查系统命令)  -b  只查找可执行文件      -m   只查找帮助文件

which  [文件名]  搜索命令所在路径及别名

*PATH环境变量:定义的是系统搜索命令的路径      # echo $PATH

#命令9:find 目录路径 搜索选项 动作选项("XX*")

-name:通过文件名查找文件             -iname:不区分大小写搜索文件名

-user:通过用户查找文件                  -nouser:查找没有所有者的文件

-type:类型选项

-size:通过文件大小查找文件   +20M、-20M(k小写,M大写) 

        -a   逻辑与       -o   逻辑或      

-inum:通过i节点查找文件

-atime:通过文件的最后访问日期查找文件        -ctime 改变文件属性 -mtime   修改文件内容

-mtime:通过文件的最后修改日期查找文件       +10 10 -10 //10天前,10天,10天内

-newer:查找比指定文件更新的文件

动作选项

-print:输入找到的每个文件路径名(默认)

-exec command {} \:对找到的文件执行command(如,-exec ls -lh {} \ )

-ok command {} \:执行command前确认

通配符:  *  匹配任意内容      ?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  匹配任意一个中括号内的字符

#find与grep命令的区别:内容匹配与包含匹配。

find命令:在系统当中搜索符合条件的文件名,如果需要匹配,使用通配符匹配,通配符是完全匹                   配。(搜索文件名称)

grep命令:在文件当中搜索符合条件的字符串,如果需要匹配,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正则表                 达式是包含匹配。(搜索文件中的内容)

#命令10:grep [选项] 字符串 文件名 

-i   忽略大小写   -v   排除指定字符串(取反)

#命令11:帮助命令man。

#命令12:其他帮助命令

#命令13:压缩命令

常用压缩格式: .zip  .gz  .bz2  .tar.gz  .tar.bz2

zip格式压缩:zip 压缩文件名 源文件         zip -r 压缩文件名 源目录

zip格式解压缩:unzip 压缩文件

gz格式压缩:gzip 源文件 (不保留源文件)          gzip -c 源文件 > 压缩文件(源文件保留)

                   gzip -r  目录    (压缩目录下所有子文件,但是不能压缩目录)

bz2格式压缩:bzip2 源文件(不保留源文件)     bzip2 -k 源文件   (保留源文件)

bz2格式解压缩:bzip2 -d 压缩文件 (-k保留源文件) bunzip2 压缩文件 (-k保留源文件)

#打包命令tar:tar -cvf 打包文件名 源文件  // -c:打包  -v:显示过程  -f:指定打包后的文件名

解打包命令:tar -xvf 打包文件名       //-x:解打包

tar.gz压缩格式:tar -zcvf  压缩包名.tar.gz  源文件 

tar.gz解压缩格式:tar -zxvf  压缩包名.tar.gz        

tar.bz2压缩格式:tar -jcvf  压缩包名.tar.bz2  源文件(多个源文件用空格隔开)

tar.bz2解压缩格式:tar -jxcf  压缩包名.tar.bz2 

tar -ztvf  压缩文件名   查看文件不解压

#命令14:shutdown [选项] 时间

-c:取消前一个关机命令     -h:关机     -r:重启                   也可用reboot命令

cat  /etc/inittab        //修改系统默认运行级别             runlevel             //查询系统运行级别

退出登录:logout

#命令15:挂载命令 mount     //查看挂载状态

-a   依据配置文件/etc/fstab的内容,开机自动挂载

挂载命令格式:mount [-t 文件系统]  [-o 特殊选项]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卸载命令:umount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t 文件系统:加入文件系统类型来指定挂载的类型,ext3、ext4、iso9660

//-o 特殊选项:可以指定挂载的额外选项

U盘挂载:fdisk -l          //查看U盘文件名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Linux默认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    挂载移动硬盘

#命令16:用户登录查看命令   w ; who

last:查询当前登录和过去登录的用户信息

lastlog:查询所有用户的最后一次登录时间

#命令17:alias 查看系统中生效的别名   //alias 别名='原命令'   如:alias vi='vim'

vi ~/.bashrc  //写入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unalias 别名  //删除别名

命令生效顺序:

第一顺位执行用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执行的命令。

第二顺位执行别名。

第三顺位执行Bsah的内部命令。

第四顺位执行按照$PATH环境变量定义的目录查找顺序找到的第一个命令

#命令18:历史命令 history [选项] [历史命令保存文件]

-c:清空历史命令     -w:把缓存中的历史命令写入历史命令保存文件~/.bash_history

使用上、下箭头调用以前的命令                    使用!!重复执行上一条命令

使用!n重复执行第n条历史命令                   使用!字串 重复执行最后一条以该字串开头的命令

#Bash的基本功能:输出重定向 (其实并没有卵用)

命令  > 文件  2>&1  //覆盖的方式     命令  >> 文件  2>&1  //追加的方式    都放到同一个文件

命令 &> 文件  //覆盖的方式          命令 &>> 文件      //追加的方式          都放到同一个文件

命令>>文件1 2>>文件2              //正确的追加在文件1中,错误的追加到文件2中

输入重定向:  wc [选项] [文件名]               (不常用)

-c:统计字节数           -w:统计单词数         -l:统计行数

命令<文件 把文件作为命令的输入

命令<<标识符

#管道符:

1、 命令1;命令2           //多个命令顺序执行

      命令1&&命令2         //命令1正确执行,命令2才会执行;命令1执行不正确,命令2不会执行

      命令1||命令2          //当命令1执行不正确,命令2才会执行;命令1正确执行,命令2不会执行

      [命令] && echo yes || echo no

2、管道符:命令1 | 命令2               //命令1的正确输出结果作为命令2的操作对象

  #小技巧:netstat -an | grep ESTABLISHED | wc -l            //查看服务器多少个人连接

  # ll -a /etc/ | less

 #通配符:      [^]:逻辑非           [-]:范围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匹配任意多个字符               [] 匹配括号中任意一个字符

Bash中其他特殊符号:

' ' :在单引号中的所有的特殊符号,都没有特殊含义。

" ":在双引号中特殊符号都没有特殊含义,"$","`","\" 分别代表“调用变量的值”、“引用命令”、“转义符”的特殊含义

``:反引号括起来的内容是系统命令,在Bash中会先执行,和$()的作用一样,推荐使用$()。

$():同反引号作用,推荐使用。反引号易看错。

#:在shell脚本中,#开头的行代表注释。

$:用于调用变量的值,如需要调用变量name的值时,需要用$name的方式得到变量的值。

\:转义符,跟在\之后的特殊符号将失去含义,变为普通字符。

养成计划II

VI编辑器→VIM

支持多级撤销          可以跨平台运行           支持语法高亮           支持图形界面

三种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底行模式。

vim的命令格式:vim + abc     //定位光标到最后一行       vim +3 abc    //定位光标到第三行

vim +/XXX abc      //XXX为一个字符串,定位到第一个出现的行

底行模式常用指令: -w:保存    -q:退出   -:ls   列出当前编辑器打开的所有文件

-:n 下一个文件   -:N  前一个文件     -/xxx  向后搜索    -?xxx向前搜索

- h j k l  光标上下左右       - ctrl+ f b d u 翻页(半页)

命令模式常用指令: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o 在光标所在的行的下方插入一行并切换到输入模式

 - yy 复制光标所在的行      - p 在光标所在行下方粘贴   - P(大写) 在光标所在行上方粘贴

vim指令图

#磁盘管理

df:查看磁盘分区的使用状况

-l:仅显示本地磁盘(默认)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含比如/proc/

-h:以1024进制计算最合适的单位显示磁盘容量       -H:以1000进制计算

-T:显示磁盘分区类型             -t: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后接文件类型0)

-x:不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du:统计磁盘上文件的大小

-b:以byte为单位  -k:以kb为单位  -m:以mb为单位   (-h -H同上)  -s:指定统计目标

fdisk -l:查看分区状态       fdisk /dev/sdb:sdb进入分区模式,按照提示选择

硬盘分区要点:

第一: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总数不能超过4个

第二: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

第三:扩展分区不能直接存储数据,必须在其中建立逻辑分区再存储数据

MBR分区模式:主分区不超4个,单个分区容量最大2TB

GPT分区模式:主分区个数(128),单个分区最大容量(18EB),“几乎”没有限制。

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

mkfs  格式化文件系统

mkfs.ext3 /dev/sda  或mkfs -t ext3 /dev/sda

swap交换分区:swapon /dev/sdb  //启用    swapoff /dev/sdb //停止 free:查看加载状态    

1、先建立一个普通的Linux分区。2、修改分区类型的16进制编码。

3、格式化交换分区。   4、启用交换分区。 

用户和用户组:

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人。

用户组:具有相同系统权限的一组用户。

/etc/group: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组的信息

group :        X         :123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占位符:组编号:组中用户名列表

/etc/gshadow:存储当前系统中用户组的密码信息

group:    *    :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组管理者:组中用户名列表

/etc/passwd: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

user   :      x        :   123   :     456     :     xxxxx    :/home/user:/bin/bash

用户名:密码占位符:用户编号:用户组编号:用户注释信息:用户主目录:shell类型

/etc/shadow :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密码信息

user  :vf;Zu8sdf....(单向加密):::::

用户名:密码   :::::

用户组基本命令:

创建用户组:groupadd  -g [组编号] [组名]         更改组名: groupmod  -n   [新组名]  [原组名]

更改组编号:groupmod -g [编号] [组名]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组名称] (要先删用户)

向组中添加用户:useradd -g [用户组] [用户]      //系统默认在/home下创建与用户名相同的目录

指定用户目录:useradd -d /home/xxx [用户名] //系统默认创建与用户名相同的用户组

修改用户备注:usermod -c [备注内容] [用户名]  修改用户名:usermod -l [新用户名] [原用户名]

更改用户组:usermod -g [新用户组] [用户名]    删除用户名及个人文件:userdel -r [用户名]  

禁止除了root用户以外的用户登录:touch /etc/nologin    //空文件即可

用户组进阶命令:

锁定账户:passwd -l [用户名]       解锁账户:passwd -u [用户名]

清除账户密码:passwd -d [用户名]

一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用户组,一个主要组,其余附属组。

添加一个附属组:gpasswd -a [用户名] [附属组名称]            //添加多个附属组,用逗号隔开。

切换到附属组:newgrp [附属组名称]   //想哪个账号切换,登录哪个账号。

删除附属组:gpasswd -d  [用户名] [附属组名称]

同时添加多个组useradd -g [主要组名称] -G [附属组名称1],[附属组名称2]....

添加用户组密码:gpasswd [用户组]

切换用户:su username

查看系统版本信息:

cat /etc/issue

Linux分区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扩展分区:对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一个

                 主分区加上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

                 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

格式化:写入文件系统。(更好地放入数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