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书童155期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懂懂书童

油画|达·芬奇《蒙娜丽莎》

画中是一位城市富有阶层的妇女,平和沉稳,端庄稳重。她双手自然交叉,坐姿优雅,肩上垂落着柔软微卷的头发,眼睛优美而温柔,露着微妙的笑容。在创作者的精湛技巧之下,这个女人独特的气质成就了这幅画的典雅,可是谁知道她藏着怎样一个精神世界呢?那副稳重和平和,来自哪里?微笑背后的语言是什么?知道这幅画为什么从每个角度看都有视觉移动感吗?

【一个成语】

森罗万象

释义:森,众多。罗,陈列。万象,各种事物和现象。指世间万物展现出的样子。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

例句:以前的我只会读书,现在的我一边读书,一边接触社会,主动去认识~的世界。

近义词: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一句古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呀。君子何必忧虑没有兄弟呢?”

注释:

我独亡,“亡”通“无”。关于司马牛没有兄弟的感叹,传统的说法是:司马牛之兄桓魑,与有巢、子颀、子车等在宋国作乱,失败后逃奔卫、齐、吴、鲁。司马牛始终未参与其兄的作乱,但也被迫逃亡到鲁国。可见,兄弟质量堪忧!

【一段摘抄】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来换取财富。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美元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但斌《时间的玫瑰》

伴懂:

巴菲特在年轻的时候明白了什么?

我不知道。

我摘抄几段书中的话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发现伟大的企业,坚持价值投资。”

“投资要有长远的眼光。”

“长期投资最难的实际上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一些即便你想到但也必须经历的磨难。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禽流感又爆发了,你的投资能不能坚持?这是非常难的。我们在顺境的时候很容易坚持,真正难的是碰到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大动荡的时候。我内心非常敬佩巴菲特,为什么呢?因为巴菲特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把这样深邃、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事件想清楚,并贯穿到自己的投资事业中坚守如一,这是多么困难的事!”

“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巴菲特是怎样明白这些东西的呢,他的投资生涯都经历了什么?

巴菲特的投资是从1956年开始的,自此,踏上了冒险之旅:1962年越战、1973-1974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股灾、1990-1991年海湾战争、1998-2000年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危机……

他体会过无数次,何为股价暴跌,何为腰斩。

如果任何一次腰斩,他都退出投资游戏,那么也就没有股神的传说。

所以,投资比什么?

“比谁看得远。你只有具备真正的眼光才会坚定。”

可是,长远的眼光,又来自何处呢?

广博的阅读,和终身的学习。

【一篇文章】

《后半生,你越活越好的7个迹象》

伴懂:

自从上了三十岁,偶尔会阅读一些关于“后半生”“幸福晚年”这样的文章,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些启发,或找到些自信。

这篇文章总结了越活越精彩的7个迹象: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丰盈在大脑里的知识;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挂在嘴角的微笑;藏在心里的梦想。

看完这篇文章,准确来说,是看完这7个小标题后,我拍案而起,兴奋不已,抱着掐哥说:“哥,晚年无忧了!”

掐哥顺势搂住我,也松了口气,感叹道:“妹,是无忧了啊。这7个迹象在你身上光芒四射,怎么藏,都藏不住。”

躺在掐哥的体温里,很舒适,听了掐哥饱含宠溺的话语,很暖心。可是,我最近遇到一件大事,这个大事,就是我渐渐失去表达欲了。

我把这个大事,告诉了掐哥:“哥,我的表达欲在渐渐丧失。我感觉自己像极了水分快要流失殆尽的海绵。先是干涸,然后是干裂。”

掐哥说:“刚还夸你光芒四射,这么快就自信散了,梦想也丢了。”

我拍拍他的额头:“我讨厌你此刻的调侃。我在跟你说正经事。”

掐哥说:“那你以前的表达欲来自哪里?现在为什么不能维持了?”

我想了想,回答:“我对你有倾诉欲,我的表达欲完全来自对你的倾诉欲,就是想从各方面向你展示我的内心情绪和我的思想。可是,现在,激情渐渐褪去,再加上,我们天天腻在一起,谈天说地,把话都说尽了。我觉得你已经足够了解我了,所以,就不想说了。”

沉默了片刻。

我又说:“我跟你讲过,我不喜欢说重复的话,大凡说过的内容,我就不愿意再赘述,除非是同一件事有新的思考角度。我最近,觉得自己在思考的范围和深度上没突破了,陷入了浅薄。这种感觉,我很不喜欢,就像每天都在一个不换水的泳池里转圈圈,一潭臭水。”

掐哥用额头碰我的额头,说:“生活不可能总是新鲜,你对自己太苛刻了,要学会享受平淡。又或许,你的生活确实需要一些新内容了。去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吧,我会永远陪着你。”

我笑了笑:“还是你,理解我。”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其实,我心里的困惑不止这一个,我失去表达欲的另一个内心障碍,我没跟掐哥说。

那就是,我思考:人到底有没有开口的必要?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困惑呢?

因为书读多了!

就是我觉得书籍作者们都非常优秀,他们的思想已经很杰出。比如我每天读成语,成语本身就内涵很丰富,或是对事物的描绘,或是表达某种态度。读《论语》,人家几千年前,我还没出生,就已经形成了思想体系了。读但斌《时间的玫瑰》,人家对巴菲特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专家级别的深度,而且对中国国情有独到的见解,最为关键的是,但斌是个知行合一者,他践行了自己认可的价值投资,并取得成就。

人们如此优秀,有我存在的必要吗?我觉得,如果我开口,可能反而误导了读者对人家思想的理解。

因此,还不如不开口,让读者直接和这些优秀的思想对话。

我只需要做一个搬运工,把我认可的书籍和语录推荐出来就好。(《搬运工》)

(懂懂书童,伴你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