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
第一章
1.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共情的两面性是指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既能用来助人,也能用来害人。
2. 共情并不是一种突然涌过、将人笼罩的感觉或感知,而是对世物表象之下的内容所进行的富于智慧又充满敬意的探索。
3. 共情推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读心术,共情可能是头脑能做的第二伟大的事情,而最伟大的就是意识本身。
第二章
1. 理论和标签可能会让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更容易把人们的行为同质化,但是它们无法阐明是什么让一个人走向一个特定的方向,而另一个人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
2. 共情永不放弃。共情深知人们精神之强韧。用在善意助人上时,共情绝不会使用“败局已定”或“没有希望”之类的词语。
第三章
1. 一天下来,可能会有几百个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都不会去考虑他们的心情,但只要看到有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明显遇到了难处,我们就会强烈地想给出回应。
2. 通过仔细观察他人的非语言行为,我们可以准确推测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共情的能力是直接连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尤其是连在大脑中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区域中—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属于原始脑或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杏仁核是情绪脑,是快速产生欲望、暴怒、疯狂、极乐的部位,也是生成眼泪和储存我们最有意义的个人记忆的地方。
4. 每当我们被共情地对待,即人们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并能敏感地给出回应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值得被如此温柔相待。
第四章
1. 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共情需要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要从悲伤、恐惧和愤怒中走出来一点,跟它们产生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空间里,你的想法才能对你的感受产生镇静的效果。
2. 表达共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先说这个”或“再做那个”的流程。事实上,既要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然后还要能带着对每个人和每个情境独特性的尊重来给出回应。
3. 共情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无一例外。共情,意味着你可以带着真心想要理解的渴望问:我能了解到什么?共情,意味着你会用深切的感受和开放的心态来说:教教我。共情,意味着你会在关系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想知道:我怎样才能帮上忙?我能做些什么?接下来我能怎么办?
4. 共情能帮助我们维持在一个高度察觉又耐心专注的位置,称这种态度为急需努力的心情。
5. 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使用开放式问题;放缓节奏;不要匆忙做出评判;关注你的身体感受;向过去学习;让故事充分展开;设定边界。
6. 我们的身体可以收听到他人身体的信息。我们都有一个内嵌的系统,它能自动采集他人的躯体反应信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他人想法和感受的重要线索。表情模仿就是生理同步的经典例子。
7. 想清楚真正的原因意味着:除了尊重他人的过去,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过去。过去尚未解决的任何冲突都会被带到当下的互动中。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8. 愤怒是感知到脆弱感和无力感的表现。
第五章
1. 共情式倾听总是以对方为中心,目的是要让他感觉到他这个人被理解了。
2. 做到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先停止以自我为中心来看这个世界,这样我才能全然地投入到另一个人的体验当中。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不仅要关注说出来的话,还要关注手势动作、大体的姿势、身体位置和面部表情。
3. 一定要给他人机会充分地解释自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在知道了你能知道的关于这个人的目标、动机、意愿、恐惧、梦想和渴望的所有信息之后,就可以用这些信息做出评估了。
4. 共情式倾听中的评估过程包括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阶段。首先,倾听需要评估正在说话的那个人,以了解你所能了解到的所有关于他或她的见解、过往史、品行特征和动机等信息;其次,通过仔细专注地倾听,你要学会评估你自己,觉察到你当时当刻的情绪状态,包括你的需求、脆弱、倾向性和自身利益等。
5. 倾向性聆听是指在听他人说话时你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听几句话后你就开始用自己的经验来填空,进而不再继续听按个还在不断深入的故事。
6. 你可以是不是地问一下你的朋友、配偶、孩子或病人:你觉得我在听你说话吗?你觉得我听到了你想说的东西吗?
7. 再跟亲人、朋友或其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先把争执暂停一下,用下面的规则来做个实验:每个人在表述自己的见解之前,都要先准确地重述一遍前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要让那个人满意。不管怎样,一旦你能看到别人的观点,你自己的观点就能被极大地修正。
第六章
1. 亲密感的三个阶段:理想化阶段、两极化、整合
2. 理想化阶段:被过多的需求所驱使的爱称为图像之爱,这种爱其实是想象出来的,因为我们是爱上了一个图像,而不是真人。理想的图像是想象出来的产物,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只有在愿意把他人看成是他们本来的样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人时,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亲密感。
3. 两极化:现实情况的介入会让我们构建的图像出现裂痕。两极化主要特征是泛化、非黑即白现象和投射。
4. 整合之爱是我们所渴求的爱,因为只有这种爱才能够填补我们内在的空洞。在整合阶段,我们就会通过坦诚的互动、复核现实的预期和对彼此独特性的真心尊重,来努力促进彼此的成长。
第七章
1. 共情的阴暗面:借感受他人的痛苦来享受折磨人的快感
2. 恐惧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种天赋,它是一个聪明的内部警卫,随时准备着提醒你所面临的危险,并能指引你脱离险境。
3. 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
1) 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2) 了解自己的渴求。如果想要理解你的渴求,就要去问问自己,在你的一生当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也要把你以往的渴求和当今的渴望关联起来。过去总是影响着现在,我们藏在心里的愿望和表达出来的渴望都会指向那些过去对现在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地方。
3) 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
4) 保持注意力
5) 当心突兀的接近
6) 小心过冷和过热两个极端。如果你经常感觉状态不好,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活说什么,那就肯定是有问题了。
7) 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8) 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
9) 留意不一致的言行。不一致性是指人们描述或定义自己的样子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做事的方式之间有区别。
10) 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
第八章
1. 诚实: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
2. 相对于跟别人说谎,人们从骨子里更习惯于对自己说谎
3. 共情把诚实定义为能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并能以敏感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就这些认知进行沟通的能力。
4. 诚实是我们在关系中想要找寻的东西,但是我们要以不让自己感到羞辱的方式来听到真想,以不会让我们彼此疏远的方式来说出真相。
5. 要集中精力去诚实但不伤害地讨论事实,确保你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希望去推进你自己的利益或是去证明某个观点。一致要想办法以助人的而不是害人的方式来说出你的关切。
6. 苛责的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如果你花很多时间来批评或谴责他人的行为,那你很有可能也会花很多时间来批评自己。
第九章
1. 谦逊: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
2. 共情把谦逊定义为一个平衡支出,在那里我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强项,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会让自己过度陷于任何一个极端。
3. 共情地理解他人是一种可以训练出来的技能,通过提供即时的、能产生明确目标的反馈,就可以让这种技能的平均水平或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4. 倾听就是谦逊和共情的核心,因为当我们在真正地、深入地倾听,让对方感受被听到时,我们就把自己放在一边的。
第十章
1. 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
2. 共情把接纳定义为一个含有三个阶段的连续进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我们学着接纳我们自己的所有矛盾和复杂;自我接纳之后会走到第二阶段,那时我们接纳他人所有的矛盾和复杂;在第三个阶段,我们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3. 如果放下你的执念,你就会获得内在的解脱。(一个人独自在夜间行走,突然发现自己正滑入一个悬崖。他四处乱抓,在绝望中仍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终于抓住了一根小树枝。他抓着这个树枝坚持了几个小时,但是最后他实在抓不住了。随着最后一声绝望的哭喊,他松了手,落到了离树枝只有15cm的地面上)
4. 独处的能力是我们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必要。几种独处的方式:自己出去散步;读一本书;在在杂志
第十一章
1. 要做到共情,要求我们并不是用我们的眼镜去看他们的体验,而是用他们的眼镜去看他们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我们会从本质上发生改变,因为我们突然间异常清晰地看到其实我们就是对方。
2. 一个人如果没有忽视自己的人性的话,就不会去否认他人的人性。一个人在被他攻击的人的脸上也能看到他自己。
第十二章
1. 在共情的字典里,感恩并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2. 跟要把时间花在我们喜欢的事情上一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我们的冲动,做到延迟满足。
第十三章
1. 怀疑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它对事情感到迷惑,就开始琢磨,翻来覆去地看,摇一摇,晃一晃。怀疑是一种信号,表示你在寻找自己的道路,你不愿意接受他们的观点只是因为他人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的。
2. 不要让怀疑把你从信念身边吓跑。允许你自己心存疑虑。带着你的怀疑。小心一些。去挑战信念。问一问为什么?一遍一遍又一遍,但问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想接近你要去理解的东西的目的,而不是把它推向远方。
3. 怀疑一切和有所怀疑可不是同一体验。怀疑一切是一种不相信的状态,是一种主动不去相信的行为;有所怀疑会提出问题,但头脑并不是封闭的。怀疑一切会关闭所有的可能性;有所怀疑会给希望留有空间。
第十四章
1. 希望的根基是相信每一个问题都能在某个地方找得到答案。它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或是期待着的答案,但是每一种答案都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2. 希望,就像由共情所驱动的所有体验一样,并不是一个被动地等待着好事情发生的状态,而是对美好的主动追求。
3. 能产生希望的最肥沃的土地之一就是做出改变的医院。
第十五章
1. 宽恕的5个阶段:察觉(这个世界复杂无限,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候,我们都只能理解到它的一部分)、找寻(我还能知道哪些东西?我哪里还没有看清楚?我的倾向性是什么?是什么妨碍了我对事物的理解)、向外走出去(通过主动努力借用他人的视角,我们能让自己放弃对世界的偏激看法)、改变、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