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今日头条教育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病根在家长也在校长

2017-01-05  本文已影响110人  力量时评

——如何让教师从“明哲保身”的壳子里走出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人民日报1月5日)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这是一种现实的职业恐惧症,但病根在家长上,也在校领导身上。一些家长就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就认为是老师“不讲教育方法”,而作为家长来说,这就是拿到了一个对老师最致命的攻击点,然后就会去找校长闹,而校长为了息事宁人,在现实语境下,也不得不严厉指责当事老师。

然而,这样的息事宁人并不是好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这样的息事宁人,对家长来说,心理会很舒服,但对于老师来说,心里则会非常委屈,因为这是自己在履行教师职责时受到了曲解,并且是受到了校长和家长的双重曲解。而长此以住,老师们就会处在某种恐惧的阴影之中,一是怕家长责难,二是怕校领导不予支持,最而终的结果,就会是使老师们产生“惹不起躲得起”的“明哲保身”之策,那就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

客观地说,在一些地方确实发生过老师过分批评学生或体罚学生的事件。这虽然是极少数的个别情况,但现在是个网络社会,任何事都可能得到瞬时放大。而对于这类敏感事件,又总会得到网上舆论的大肆炒做,这使得正常就事论事的氛围和批评角度,变成了对老师所有方面的攻击,也使得个别老师的问题,变成了所有老师的共性问题。

这样以点代面的无限扩大化,使老师们在批评学生时失去了应有的底气,甚至失去了教师的基本尊严。因而老师们对学生,只能像哄孩子那样,将自己当成保姆,一点都不敢批评学生,谁批评了学生,就会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指责,当然还可能会成为网上舆论攻击的目标。教师将自己当成保姆,是一种“明哲保身”之策,但这已经完全失去了教师职业的教育功能,而对社会来说,则是失去了健康的教育氛围。

因此,对于个别老师对学生批评过度和体罚学生的事件,校方应当给予严肃处理,但是,校领导更应当条分缕析,是老师的问题一律严惩不贷,同时,对学生的错误也必须明确指出。而对于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或提出无理要求的家长,校方领导更应当提出严正抗议,不能为了息事宁人就将老师批得一无事处,而无限度地将就家长一方。只有把事情分清了,对老师的批评才会产生正向意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网上舆论的公平公正氛围,否则,老师们永远都不会走出“明哲保身”的壳子,而受损失是当然会是所有的学生。

而作为一些家长来说,更应当明白,学校就是教育学生的地方,而教育学生则无法离开时时刻刻的批评。从很大程度上说,批评就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批评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存在。而如果既想让孩子接受教育,又不想让孩子受到批评,这是永无都无法抵达的幻想,这样的家长,也需要给自己来一堂自我教育课。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这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要改变这种现象,仅仅从老师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这样的结果,是社会综合层面的产物,其中包既含着校领导的息事宁人和不分青红皂白,也包含着一些家长的不明事理和蛮横无理,当然还包含着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和随意炒作。

所以,要想让老师们从“明哲保身”的壳子里走出来,正常履行教育职责,校长及校领导们就应当在众说纷纭中站稳脚跟挺在前面,给老师们以最有力的支撑;而一些家长们,也应当理解老师们的职责所在,不能将正常的批评看成孩子的委屈;而社会网络舆论方面,也应当秉承社会核价值观,创造出公平公正的客观评价氛围。只有将这些层面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老师们从“明哲保身”的壳子里走出来,体现出他们完整的社会职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