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患者,其家属可给予关心爱护,既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
这年头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谁还没有点焦虑情绪啊,当我拿到ACI证书几个月过去了……从刚开始收到来自美国认证的ACI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兴奋、激动情绪,没过多久就开始焦虑不安了。刚刚考了一个证书就有种特别想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冲动,渐渐发现越是往这方面了解,越是后面越发的没有自信,心理学这一块分支很多,目前国内心理咨询机构流派也很多,有学术派、江湖派的,但是当我从这两派资源中了解到的情况是……无论哪一派,我在当下都是归属不了其中一派的,简单的说这种证书还很引争议,很多机构是不承认这个证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从我们国家前几年开始取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时候,各心理学派也就越是混乱了,在没有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心理咨询师都是自由发展,于是萌生了更多的心理培训机构。
这段时间我不停地反问自己,是不是这个可能不被很多人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考来也只是助己,而不能真正开展起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了?是不是连辅助患者、做好安宁病房、给予临终患者的心理辅导也用不上了?我承认自己开始有一小段时间的焦虑了,所幸自己还能自我调适……毕竟要想要学好心理咨询这一块,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开展临床咨询工作,需要实践经验,还需要督导老师,一层层把关下来,然后一套套地落实,如此循环下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很荣幸自己有出来进修学习的机会,单位安排出来进修的科室是有任务要完成的,而对于心理咨询这一块并不在学习任务范畴,要在限定的时间完成学习的任务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看着别的单位专门过来进修心理专科护士可把我眼红的,我既然按耐不住自己性子,总是在下班或者不忙的时候想过去看心理专科护士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下班时间自己喜欢去翻一下科室的心理培训资料。我不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但有关心理这一块,我却管不住自己总想去翻阅更多资料。
今天下班后看到跟着心理专科护士带教的两个进修生在讨论、学习一个心理会诊单,我过去看了看老师写下的会诊意见,觉得老师可了不起了!我没有看过病人,也没有机会参与老师带教过去做心理咨询那一套流程,但在会诊的字里行间认识到的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从青春期在校期间,因一次与同学发生误会口角而受精神打击,继而出现睡眠障碍,害怕与人交往。”我觉得其母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母亲”,在孩子从发生问题,没有从一开始正视其孩子的问题,继而越是演变的更加糟糕,以至于患者出现社会功能的退缩,过度依赖其母亲打理生活点滴,不愿自理,就连如厕、吃饭等都得要求其母亲为其提供帮助,其母亲因为患者患病住院也就越发的对患者无微不至,事事亲力亲为,我觉得对于患抑郁症的孩子,其家人要给予以关心爱护,既不苛求,也不姑息。不能让患者过得跟废人一样,应该有分寸地适当的态度和行动、合理地对待病人。而心理咨询师在排除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有无精神病性障碍和神经症等诊断后,可和患者商定目标,解决问题,帮助改变认知、改善紧张情绪、协助其建立适应性行为。
抑郁症总是不被自知的,甚至可能在自己刚开始察觉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的时候还带有病耻感,生怕别人发现会歧视自己,越是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了,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心事可以找自己信任的家人或者朋友诉说,特别是自己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当然可以通过自己调试就能治愈的人是不需要那样做的,毕竟现在成年人都喜欢有自己的秘密,何况是那种羞耻感不好交流的话题呢?在这里的“1➕1不等于2,而是“1➕1等于0”,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告知信任之人,可通过倾诉、获得安慰,研讨出解决问题,帮助自己走出抑郁困惑;可以选择找信任的心理咨询师咨询,测量SDS,了解其抑郁程度;经家人、朋友帮助无效,也可以选用适合的量表,如:SSRS,以了解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探索社会学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清楚心理咨询是做什么的,觉得需要找心理医生去疗愈的话,仿佛觉得自己心理就有问题、自己就是有精神病一样,这是特大误区,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更多的人都习惯一有事情就往医院跑,找心理医生开药、治愈,其实我觉得最初发现问题找到心理咨询师疗愈是特别关键的,其次才是心理医生。当然这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吐槽!还有一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区别:“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而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各类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控制和矫正的过程。”
总之抑郁不自知,如果不加以控制,找个树洞吐出来的话就容易一个人胡思乱想、导致抑郁加重!
不信的来测试一下
你,抑郁了吗?
对于抑郁患者,其家属可给予关心爱护,既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