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上,皎皎月光
读这本书之前,对它的了解是因为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却”字体现了整本书的价值观。“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理想与崇高。所以我以为这是一本歌颂诗与远方的伟大力量,鼓励大家不臣服于卑微琐碎的现实生活,勇敢追求理想的书。当我一点一点地读下来,我却发现不是这样的。
最大的感触,不是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理想的热忱与执着,也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实现自我的喜悦与意义。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悲剧。
既然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读,那就从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与他人生中三个女人的故事开始讲吧。
第一个故事: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
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在故事中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女人,她美丽、纯真、善解人意,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孩子,爱她的家庭。
她与思特里克兰德相识的时候,二十岁。一个女孩的二十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好像所有幸福甜蜜的故事,都可以发生在一个女孩的二十岁。就像他们。那一年,他们在伦敦定居下来。开始时住在汉普斯台德区,后来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便搬到市区里来”。并且,他们有了一双可爱健康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又井然有序的幸福啊。
可生活并不是只有幸福,它还有猝不及防。就像有一天,丈夫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抛妻弃子,走得毫不犹豫且不带一丝的忏悔。遭遇如此变故的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经历了崩溃、痛苦、不解。可她还是坚韧地咬牙挺了过来,守住自己的家。
丈夫的背叛,是一种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感同身受的痛楚。所以,我钦佩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爱情至上与自尊,都在她的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爱你,我也爱自己。不管生活予我阳光亦或风雪,我都活着,热烈地、真实地。也是这个缘故,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是这三个女人中我最喜欢的。愿我在以后的漫漫时光里,也可以拥有这份智慧与勇气。用力去爱你爱的人,也用力去爱自己。
第二个故事: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太太。
在施特略夫的心中,知道自己的妻子有多么爱他,他也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可他却不懂得感情需要用心经营这个道理。施特略夫太太对丈夫的爱是纯粹而毫无保留的,而施特略夫却常常忽略妻子的感受,直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她。渐渐地,施特略夫太太的心,冷了。那个曾经贪恋自己丈夫怀抱的女人——“他想抱住她,但是她却避开了。”
所以当思特里克兰德出现的时候,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浑身充斥着荷尔蒙的男人。这大概也是一种“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吧。她选择了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可月有阴晴圆缺,飞蛾扑火的施特略夫太太,她眼中的“白月光”偏是一个视理想为生命的人,感情只是他的调味品与兴奋剂。可想而知,他们的结局必定是灾难性的。女人,再一次成为了理想的牺牲品,服毒自杀是她最终的归宿。所以当一个女人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时候,她就已经输了。就像施特略夫太太,也不过是命轻于羽,红颜错付,一声叹息,终其一生。
第三个故事: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和爱塔。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去往塔希提之后,与爱塔的结合。爱塔陪思特里克兰德走过了创作的辉煌时期,直至思特里克兰德患上麻风病走向死亡,她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讽刺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和爱塔结婚,同样不是因为爱,而只是想找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人,使自己可以更加投入地画画儿,实现自己的理想。又一次,女人,又一次成为了理想的牺牲品。“自先沉稳,而后爱人。”单方面的卑微不是相爱,相爱是有回应。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就像短暂出场的尼柯尔斯船长,站在双桅帆船的甲板上,迎着南太平洋的海风所说的“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我希望这才是故事的主题——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大艺术家,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爱。
如果可以,我们不一定要拥有月亮。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当所共适。头顶一轮明月,我们捡起一枚六便士。如果你愿意,六便士上,也折射着这皎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