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火炕 日有一记 7.16
珲春冬暖夏凉,那夏天有多凉呢?
这么说吧,今年入伏那天最高气温也不过二十度。
这对于一路从三十八度地区开回车来的我们,幸福的简直要尖叫,但待久了又觉得有点冷飕飕。
冷怎么办呢?冷了肯定是喊老爸烧火炕啊。
火炕在东北是抵御寒冬的重要武器,这武器夏天基本不怎么用,只是我们这等人物回家,没办法罢了。
火炕火炕由灶堂,炕体,烟囱三个部分组成,灶堂生火产生热烟气,进入炕体,炕体内部是各种像迷宫似的回路,让热量尽可能久的留存在炕内,炕板挥发热量,升腾到整个房间,热烟在炕洞内四处游走,尽可能多的留存热能,最后从烟囱奔向天空,算正式完成它的使命。
汉族人的火炕与朝族人的又略有不同,汉族人的火炕大约占据房间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面积,大多比较高,有六十公分左右,炕体偏高,孩子和老人有些难度,民间因此还有一个歇后语打迷(地名),老太太上炕——紧周(锦州),足以见得炕的高度。
朝鲜族的炕体照地面有三十公分左右,喜欢建成入屋满炕的格局。小时候喜欢去朝鲜族人家里玩,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房间更暖,脱鞋上炕也很方便。
朝鲜族火炕无论是汉族火炕还是鲜族火炕,有一个共通点,便是除了晚上睡觉,平时火炕上什么被褥、物件都不放,一方面为了良好散热,另一方面,空出的宽敞,可以变成大家坐在一起活动的场所。
数九寒天,室外零下二十多度,风雪交加的时候,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吃冻柿子,冻梨,大青皮萝卜,老爷们儿打扑克,小屁孩儿翻跟头,女人们谈天说地,别提多惬意。
睡火炕,我最讨厌睡炕头和炕梢,炕头因为最靠近灶堂,热的最早,热量叠加后,变成最烫人的地儿,躺在上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平锅里的烙饼,不得安生。
炕梢则是离火最远的地儿,热的晚凉的最早,总是天还未亮,炕梢已经没了温度,一早被冻醒的顺序肯定是从炕梢到炕头。炕大的人家,这两边肯定是空出来不住人的。
火炕还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那时,一进入秋冬时节,父母在外劳作一天,腰酸背疼的像被抽筋剥骨,但只要一爬上火炕睡上一宿,第二天大多又能生龙活虎的回到生活中去了。
如今火炕夏用,更变成了大型的理疗现场,许久没睡火炕的我们,横七竖八的躺在上面烙腰烙肩,那种温暖瞬间冲向你的血脉经络,甚至有解乏镇痛的效果哩。
小妹刚刚还嘟囔:“这炕哪都好,就是有点硬……”,可这会儿已经呼呼进入了梦乡,过于放松的睡着,身下就没有软硬了。
这个幼时温暖我们整个童年的火炕,如今正熨帖我们返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