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被抚平的伤痕

2018-02-25  本文已影响1047人  总有一段文字感动你

        春节期间在亲戚家之间吃饭拜年,是每年的固定节目。印象最深的,是7年前春节时去大姑婆家吃饭,那时大姑公刚刚去世不久,整个饭局的气氛很压抑,没有过年该有的氛围。饭后,姑婆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眼睛呆呆的看着地面,习惯性的眨眼动作在那样的场景下,显得异常的频繁。大家想做点什么,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今年又应邀去大姑婆家吃饭,同样的灶台,同样的桌子,同样的人,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面。

        姑婆和家人聊起家常,讨论着桌子上各种菜肴的来历,介绍哪些菜是姑公生前最喜欢吃的。饭后,一家老小拿出手机抢红包,欢乐的气氛让大家前俯后仰的大笑。因为参与了老年业余艺术团,姑婆早已会使用手机拍下自己演出的视频,所以智能手机这个高科技的东西,对于将近70岁的她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见她拿着手机,和大家就一起抢红包,还和大家一起比拼谁的手速快,谁的手气好,不时的张望着别人的手机,比较着自己抢到的红包和别人抢得的在金额上的差别,有时还因为网络状况不好抢不到而遗憾。

        这样的画面和7年前那个清冷的年,截然不同。7年后,我看到了我印象里的姑婆,我想起了那个在八音坐唱时声情并茂的她,想起了在下乡慰问演出时翩翩起舞的她,想起了挑着自己种的芥菜到菜市上贩卖时健步如飞的她,想起一口气从楼下扛着50斤大米到6楼的她……看到如今的她,心中很是欣喜。那个自己坐在角落沉默不语的姑婆,已经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走出了消沉的情绪。四个孩子陆陆续续的为她带来了九个孙子,忙于生活、忙于生计,忙于消遣、忙于娱乐,她已经从阴霾的冬季里走出来,与子子孙孙一起,在春日暖阳下幸福的生活。

        饭后回家,看到四姨用外婆家以前种植的栀子花、紫薇花、月季花,石榴、李果等花卉果树组成的拼图放在空间上,配上了这样的文字:

“老爸老妈常说:我们那么多子女,以后过年我们一天在一家过,转完都初七了。这些说听起来很幸福,最终却等不到那一天。”

        虽然很多图片因为时间和条件的关系大多来源于网络,并非拍摄于当时的外婆家,但是花是一样的花、树是一样的树,只是随着外婆家的搬迁,原来的那个花果园,如今只剩下老屋的残垣断壁孤寂的屹立在空旷的土地上,碎瓦和砖石散落在地面上,长满了野草和青苔,花卉果树已经完全找不到踪影。

        外婆家的花果园,曾是几代人的记忆,在那个开着各种鲜花、结满各式水果的小山坡,曾是我们孩童时的乐园。如今阿姨再次将这些图片拼凑起来,或许只是想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将过去的繁华景象重现在虚拟的时空里,好让已经消失的记忆,能够找到一个时间的节点,再次读取。

        我们总是试图将过去断断续续的记忆,拼凑在随着时间推进的岁月轴线上,用某些脑海里已经泛白的照片,填补这个秘密匣子里已经空白的位置。或许,阿姨在某个雨打屋檐的夜晚,在梦中摇一树紫薇花雨、嗅一缕栀子花香,便能再次身临其境的回到那个脑海中的花果园;或许,姑婆在吃到自己腌制的咸菜时,能在味道碰撞舌尖的时候,想起与姑公在往昔生活里的点滴,并将这些一直徘徊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画面,与咸菜一起封存在土缸里,等待来年再启封时,回味。

        那些曾经在我们的记忆里痛到骨髓的伤痕,都会随着时间的流转慢慢的被抚平。我一直相信,抚平伤痕的不是随岁月流走的时间,而是在消逝的岁月里,一直涌现而出的浓稠厚重的思念,以及这份思念背后,逐渐向好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