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节日
每到母亲节,人们总会想到康乃馨,粉红色的、白色的康乃馨含蓄典雅,成为母亲节的象征。在澳大利亚,人们将菊花送给母亲,因为康乃馨在春天开放,选择应时的菊花更合适。
粉色康乃馨我国传统的母亲花是萱草,又称谖草,古时常以萱堂代称母亲,与指代父亲的椿庭相对,成语“椿萱并茂”就是父母均健在、安康的意思。萱草象征孩子对母亲的亲情,古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即指萱草。
萱草,又叫忘忧草据说古时游子出门远行之前,会先在母亲居住的后院内室前栽种萱草表达孝心,希望母亲照料和欣赏萱草使心灵有所寄托,并相信欣欣向荣的萱草意味着游子在外平安健康,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诗经》“北堂幽暗,可以种萱”,以及孟郊的《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讲的就是这个场景。
古时候,我国并没有为纪念母亲而设立一个专门的日期,但是孝顺父母,尊敬母亲的传统早就深入骨髓,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千年。《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当国门打开,我们也不抗拒新的思想和文化流入。
近代母亲节发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女士发起。安娜的母亲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她一生都在努力帮助母亲们,曾在一次活动时祈祷:“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为母亲创立一个节日,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伟大母亲们”。她的未竟的事业将由女儿完成。
安娜于1907年开始举办庆祝活动,并申请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初时美国国会驳回了申请,甚至嘲笑说还需要再申请一个“岳母节”(Mother-in-law's Day)。但经过安娜的一系列的宣传,到1911年,美国所有的州都在庆祝这个节日。
1914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签署法令,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美国人印制了多种语言的传单分发到各国,进一步扩大母亲节的影响。实际上,各个国家大都有纪念母亲的传统和活动,庆祝的日期也各不相同。美国母亲节传入后,有的保留原有的习惯,有的则是新旧习俗融合。
然而,如今的母亲节与商业活动捆绑在一起,在商家大张旗鼓的轰炸下,对母亲的爱简单而粗暴。母亲节前后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火热,家电、首饰、服装、化妆品,甚至扫除用具,任何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关的商品都加入推荐行列。母亲节的创始人安娜也为这个问题头疼过,1920年代流行在母亲节送祝福卡片,销售卡片的公司赚的盆满钵盈。安娜抗议过,但是失败了。
母亲们可能会为礼物高兴一时,但是他们对子女们的行动一定会更高兴。在比利时,丈夫们会买可颂、面包或者点心,送到妻子的床前,让她们从早上就开始享受节日的“优待”;在安特卫普,人们选择在8月15日过当地传统的母亲节,他们觉得5月份的日子只是商业上的炒作。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母亲节,陪母亲聊聊天,自己动手为她们做一顿饭,相信她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带着母亲们来一场舌尖上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