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生活、文字

我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

2018-09-08  本文已影响1人  罗纬

wx公众号:书读了没

昨天下午和爸爸刚好都有空,也刚好聊起了社保和保险。17年下半年的某个时间,爸爸要我配合一个爸妈认识很久的朋友,完善保险购买所需要填写的资料和要走的手续。当时在上班,但还是不耐烦地配合着这个朋友完成了这项任务。现在买保险很简单,下一个app,完善一下个人资料,通过电子签名隔空完成签字,保险就算是签好了。

昨天才知道,爸妈给我买的是重病保险,一年下来接近七千。爸妈也买了,一年保费上万。爸爸说,其实之前也想过要买,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接下来说不定会有各种病痛,不想真的有了大病之后要卖车卖房。那天刚好这个做保险的朋友来做客,谈到这个朋友的妻子前段时间生病住院,花费十万多块,还好是保险报销了费用。爸妈也就趁着这次机会,把保险的事情定了下来。

我们又聊到了之前买过的保险。在我出生之后的几年,保险刚刚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爸妈给我买了花费不低的少儿险。现在缴完了15年的保费,开始能看见收益,在升学的时候有升学费,婚嫁年龄有婚嫁费,老了还有养老金。这样的保险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因为现在保险公司都知道这是亏本生意。

我们又聊到了社保,现在社保每个月从3年前的400多块每月涨到了现在的700多块每月,但东莞每年每人的医保使用额度是12万,且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报销比例。社保中的养老保险目前的退休金在东莞平均2000块左右。

谈话之后,突然不知怎么面对自己曾经说过的一些言论,以及不知怎么去看待现实。在《我不是药神》大火之后,很多建议说的是一定要买重疾病保险来保障生活。但拿我们家三口举例子,能够对付“白血病”等花钱如流水的疾病的重疾病保险,每年对一个三口之家的花费是3万块。现在有多少家庭能在一年中抽出三万块去为一个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买单?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的从容源于父母不间断的工作为这个家庭提供的物质基础,至少我不用过于为生计而担心。我之前常说现在同龄人过度焦虑是源于过大的物质欲望,精神世界的满足被忽视。但实际情况是支撑从容的背后是一个奋斗了二三十年从农民走到工薪阶层的家庭,而很多人并没有这种支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观念中必须要有的车、房依然是压在同龄人身上的大山。

上周六和朱吃饭,提到了现在中国社会已经不存在阶级的上升通道。今天看到一种说法,是上升通道依然狭窄,但下降通道大的像个黑洞,所以大家都要拼命地算计,才能够勉强保住自己的位置。对于一些已经处于上层的家庭来说,为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物质条件,孩子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世界和寻求幸福。对于一些还处于下层的家庭而言,他们的孩子可能还要在“维持生活”的循环中周旋。社会的上升发展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一些欧洲的国家,能为每个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让这个社会里一部分顶尖的人去推动社会进步,剩余的人可以为自己而活着。但我们要时刻警惕,阶级的特点就是位于高位的人要保护自己的位置。

有一群推送社会进步的人让我感到唏嘘。“疫苗”事件的曝光无疑是最近两天最令人糟心的事,调查记者又被人们怀念了起来。这些单枪匹马曝光恶性事件,用渺小的个人力量扳倒政界大腕,推翻上市公司的人都怎么了呢?

拿出我所有的敬意

2017年,14亿人口的中国只剩下175个调查记者。这个工种的急剧衰减一方面是新媒体对他们发声力度的削弱,这仿佛是时代的必然。但另一方面,相比于之前信息较为闭塞的时代,现在更少人去关心他们做的深度、系统、全面的调查,“奶头乐”已经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了。

面对类似于“疫苗”这样的恶性事件,我已习惯性地演变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要振臂一呼,要找一个可以开火的靶子,极尽讽刺之言。然后过一段时间把这件事情忘掉,下一次又会踏进同一条河流,周而复始。另一种是“关心那么多干嘛呢,看这些只会让自己感觉更加不好”。我开始有点相信这个,因为懂得越多,想的越多不代表活得越好,很多人在我们看来一生糊糊涂涂,不也活得挺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