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我们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最近,精挑细选的一部手机终于到手,但是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从产生买手机的想法到挑选手机直到最后拿到手的整个过程,内心毫无波澜。
这不仅让我想到曾经读到的一句话
“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存在”
小时候,我们的快乐好像来的很简单;吃着一顿顿粗茶淡饭,穿着一身身破旧衣服;偶尔拿着几毛钱买一颗糖,一卷山楂,一片辣条,拿到手里, 吃到嘴里,随后那些吃进去的“美食” 就会幻化成幸福的旋律显现出来;清脆的笑声,明净的眼眸,那种渗透在骨子里的快乐还会渲染周围的每个人,空气仿佛都为之跳舞。
那个时候,综合条件很差,但我们开心很多
那个时候,我们仅用几毛钱就买来了一百块钱的快乐与幸福。
长大后,我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名牌,吃着各种味道的美食,住着“五脏俱全”的房子,愈来愈快捷的交通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出行效率;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我们同样是快乐的,但是那份快乐却很少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只是浅显留于表面;那份快乐的持续时间也少的可怜,稍纵即逝;一辆车,一个房,一部手机等等这些本是可以让我们激动很久的东西,此刻却无法唤醒我们疲软的内心。
“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成长状态最精准的表达;而我把那份丧失的极为重要的能力解读为——体验幸福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条件很好,但是开心却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我们即使用一千块钱也买不来一块钱的快乐与幸福
经常听到有些人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长大;也会听到一些人怀念幼儿时光,仿佛那是上帝最完美的奖赏;而我只想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那份压力恰好是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身份的一种保证;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世界也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本该越来越幸福才是。
长大后的我们,丧失了对美好与幸福的感知能力,竟然还傻傻地把这份压力归结为社会的残酷。
我想起之前一位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
“现在这个社会,能抓在手里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别每天当什么理想主义者,追求什么精神丰富,培养什么幸福感;关键时候靠得住的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有钱,有名才是真正的幸福。”
当然,他说的很有道理,也很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名与利当然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但却不是我们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名利双收的人还走上了人生不归路。但拥有幸福感知能力却会正向作用于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想必不会差。
真正的幸福是由内而外,从内在精准投射出来的一种状态。
随着成长的脚步,希望我们都能慢慢找到觉知,找回曾经那份最珍贵的感知幸福的能力;让她驱散我们成长路上的苦与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