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14)
中等师范学制是三年,也就是说刘江上大四的那年刘海已经参加工作。县一小或者实验小学是同学们理想中的理想,是这些中师学生眼中的天花板,可能够达到天花板的人毕竟是少数,要想分配进这两所学校,那要看教育局局长和人事科长的心情和脸色的。当然,如果县委里有关系,那就另当别论。比如说张慧英,她的舅舅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毕业之后直接分配进县委组织部干部人事科当了个科员,她直接到了天花板的上方,不是普遍人能够想像的了。如果进不了一小或者实小,留在县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红旗路小学,修正路小学,这两所小学虽不及一小和实小,毕竟在县城里,生活方便一些,而且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要比农村里重视一些。实在进不了城的话,师范生希望能够分配在县城边的乡镇学校,距离县城近,方便在城里找个对象成家立业,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再次就到离县城更远的乡镇了,乡镇学校也分二类,一是镇中心学校,二是村办小学或者联办初中。
刘海在学校的表现很是普通又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所以他的毕业分配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的惊喜,进入一所离家十多里地的联办初中。这所学校共有二十多名教职工,一大半是民办教师,还有几个公办代课教师,真正从学校里出来的公办教师没几个。刘海在学校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觉得他是被暗投了的明珠。校长跟他谈心时说是金子无论在哪都会发光,劝他或者说是哄着他认真工作。虽说是公办教师,可工资并不高,刘海刚工作时每个月领不到一百元。乡镇府时不时打个白条,拖上几个月没有钱下来,又时不时来点小集资,修个路造个桥什么的,每次都有理由。民办或代课老师因为工资本来就少,所以这些个摊派不要他们参加,作为公办教师,刘海是一定要交这些钱的。实在没办法时,刘海只能回家跟他爸爸先借点应付,弄得刘海爸爸很是郁闷,按说孩子工作了应该是吃着皇粮,哪知还从家里要钱。这个教师不做也罢了,工资工资拿不全还要家里倒贴,算个啥事?不如出去讨饭算了!不过牢骚归牢骚,刘海也没有真的出去要饭,继续在这所联办初中干下去,断续做一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
因为年轻,刘海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刘老师上课的,学生们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总有七八个学生围在刘老师的办公桌周围问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让刘海找到一点存在的价值。刚工作第一年的中秋节,那时中秋节不放假,不少学生就从家里带了不少吃的东西给刘海老师,有菱角有烤熟的芋头籽有花生有煮熟的黄豆角还有家里做的麦面饼等等,刘老师的办公桌堆得跟个小山似的。其他老师也受到了学生带了的各种吃食,不过很少,刘海桌上多得有点夸张。他自己能吃多少,时间一长还不得发霉?最后刘海只能央求其他老师帮忙把这些东西给分吃掉。
学生的淳朴让刘海喜欢上了在联办初中的工作,可经济的窘迫又让刘海离开的欲望很强烈,他每天都在两种心境间摇摆着煎熬着。工作忙的时候无暇乱想还好,一到晚上,寂静的校园里就他一个人,格外的冷清而心烦。为打发漫长的黑夜,他开始阅读小说,《人生》、《红与黑》,边看边思考自己的路。最后他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像他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条很现实的路可以走,那就是婚姻,必须攀上高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