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份书单
呆望着屏幕,不知道怎么开头,到底要怎样一个开头才对得起这一次行文。越是这样有意为之,往往最后都只能无语而终。原谅我连一个开头想破脑依然没想出来,赶在2019年1月的最后一天,只是想来聊聊天。
说起以前,最后悔的不是没有考到心仪的大学,倒是以前没有好好抓紧时间看书,错失了一段长达10多年的积累,这个一直是心头大憾。既然现在悔悟过来,往后余生都希望好好与书籍文字为伍啦~
对于书籍有一种道不明的情愫,从以前要求自己养成每天一看到现在一天不看,内心瘮得慌的过度。我想说这不再是苦行僧所为,而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如果说蹦迪夜生活是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方式,那安静回到某句话面前便是我的诗和远方。
话不多说,跟大家聊聊最近看的几本书。
1.李开复《向死而生》
第一次得知李开复患癌的消息是在高三的时候,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了我们旁征博引有力的作文素材。
那时对他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拼命三郎,事业很成功,一天只睡3-4个小时”上,也许就是长期超高强度近乎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才让他身患26处淋巴瘤,确诊时已经是第四期,令人唏嘘。几年后再听到李开复就是这本书的问世,分享他在鬼门关修回来的死亡学分。
这几年亲眼目睹了身边人被病痛缠身,再看这本书时不再是不痛不痒。然而李开复能够卷土重生这种奇迹般的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以下几点是触动最大的:
从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
“轰轰烈烈想要出人头地,做出惊人般的成就”,三餐不定时,牺牲掉睡眠作息时间熬夜到三更,忽略客观规律,这种应激工作状态我真的算是怕了。李开复奇迹般康复这种幸运不常有,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以前以为癌症和死亡都是老年人的事,跟小年轻应该八杆子打不着。殊不知,疾病缠上你的时候,无礼到招呼都不打。被现实频频打脸...
小的时候经常听到长辈说:谁谁谁好有出息,考到好的大学或者赚了好多钱。于是心里对出息的标准初步被定义了去。很少有人去赞扬那些身体健康但资质平平的,我们都不自觉地被同化,拥上那辆载着钱权功名的列车。
祖辈口口相传的“身体健康就是财富”被有名无实端放着。待到有人因此付出了代价,倾家荡产,卖掉几套房产也救不活,才会唏嘘几下,各种感叹。但最后都是“风声过后,涛声依旧”熬夜的依然在熬着,利欲熏心的也还在日夜拼命。
发生在别人身上始终都是故事,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才叫事故。希望类似这种悲哀我们引以为戒,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正在跟病魔斗争的朋友留言:真羡慕你们,可以有个健康的身体,现在的我别无所求,只想好好活着就好。当万千光环褪下时,才能听到最本真的声音:活着。
从希望1-2年暴富到尊重客观规律,心态平稳,科学作息生活之余耐心积累,这个过程虽然没有鲜花掌声,但静心下来能辅助你拎清了活着的重心。当然奋斗也依然要有,只是都建立在了身体健康的前提上再来慢慢努力。
从追求100分到80分,这个标准表面是降了下来,但后者细水长流式努力方式,让人收获的幸福感却是前者的N+无穷倍。
凡事往好处想
合上这本书除了根深了健康意识,也还再次奠定了关于“ 凡事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李开复在治疗期间除了有强大的医力和经济实力,同样也离不开他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重大疾病面前,有很多人死去其实不是疾病本身导致的,而更多的是被疾病吓死。在面对身患26处淋巴瘤且是第四期,调正心态的李开复依然每天跟家人开玩笑,俨然没有把病魔当做一回事。
这种不被困难影响心情的心态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每次遇到事与愿违的状况时,总会想起曾经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就是那句话伴我走过大大小小的事情。
对我而言,总觉得人生其实并不存在“运气”这么一说。你所经历的都是命运的安排,不必埋怨命运对你的不公,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劫要历。
正如艾小羊说的:有时候我觉得命运是一个手拿天平的神,人的一生,基本遵循“运气守恒定律”多给你的,命运会讨回去,欠你的,早晚也会还给你。大多数人一辈子是在乐极生悲与否极泰来之间切换,并没有什么命好命坏之分。
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换个角度想,想好的,心情也就在一念之间回转平静,事情也跟着慢慢扭转起来。这是我一直遇事秉承的态度,很多年前是强迫自己往好处想,很多年后已经习惯往好处去想,不仅扭转了事态,还收获了气定神闲的心境。
2.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请允许我这个铁粉对路遥先疯狂表白一番,太太太太喜欢路遥的文风了。是因为《平凡的世界》疯狂圈粉了他,他的书基本都买过来看完收藏了。只是遗憾的是他因肝病42岁便离世了。感叹再也盼不到他的作品出版了。
读这本书频频想起村上春树,心里不断地想:要是路遥的生活作息也跟村上一般规律科学,我想他一定会有更多优秀作品面世的,实在是可惜了。路遥在此书中讲述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整个将近花费10年时间,他的身体也是在这个过程里开始每况愈下。
当他把生活作息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除了惋惜就是震惊。
他的生活里,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而且还是多年养成的习惯。通常都是凌晨2-3点休息,有时甚至延伸到4-5点,天亮以后睡觉也是是有发生的。午饭前一个小时起来,然后接连抽三五支烟,工作一天则抽两包,紧接就是喝下一杯浓咖啡才能彻底清醒过来。午饭后扑到工作桌上,从没有过午休习惯。《平凡的世界》几乎把他的生命都搭上了。
他的才气让人折服,可他的生活方式却让人引以为戒。再好的前程,没有了生命也无从说起。
但是路遥笔下向我们展示的那个生活在双水村的孙少平一家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让我受益终生。
3.路遥《人生》
最后高加林怀着满腔悔不当初和才华“被贬”回生他养他的高家村,重新赤身恢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高加林的下场真的很解吃瓜群众的心头之愤。谁让他抛弃了巧珍。可那终究是气话,回过头,细想开来,其实那只不过是万千现实中一个写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书带给我最大感受是:女人,一定要独立。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经济独立永远都是一种底气,其次还要思想独立。为了爱情放弃事业怎么说,最后都是一单赔本的买卖。好的感情大多都仰仗于势均力敌。两个人相互扶持,携手奋进,有共同的语言,这些也不失是感情的保鲜剂之一。
巧珍最后没有嫁给高加林,而是跟随了另一个人。想起身边一个失恋的朋友,无心工作,深夜买醉,游走于各个城市,整个人六神无主。让人颇为心疼。关于失恋这个世纪难题,我想送在抖音看到的一段很触动的话给你们。
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读过多少书,决定了他思维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程度。
如果你去过西藏,你会对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从欧洲游历一圈,你不会以为你失去你个前男友就失去了整个宇宙。如果你在美国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不会有狭隘的反美情绪或者狂热的西方崇拜。懂葡萄酒的产地和省份,看得出普洱的好坏和年份。说得出莫奈和梵高的区别,了解各国同性恋和安乐死的法案。不是为了装逼,而是在任何时候,你都不会大惊小怪。
女人要好命就得赚钱、变美和读书。
写在最后: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有见贤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矣。写字则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诊疗方式。
1月份的最后一天,更新这篇文章真的很不容易,几度被打断,中途还离开。思绪断断续续,感觉很不着调,写成渣了。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希望大家2019年猪事顺利,走向人生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