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蔓枫藤的人生:读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4696751/333dc61a0971b07c.jpg)
人生有各种相遇,有苦苦寻觅、有恰恰偶遇,有踏破铁鞋、有擦肩而过。于人于书,皆是如此。我与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属于不经意的相遇。
我长期患有买书堆书综合症,估计去医院挂专家问诊也没得治,以至于看书的步伐远不及买书的速度,以至于要宠幸啥书得看此书与我的机缘。
五一假期前偶尔翻微信公众号,竟有悬赏书评征文,书单的第一本就是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自觉文笔欠佳,无意争榜领赏,但即为指定书单,必为推荐好书,于是在芸芸众书中,与林老先生的这本散文集,相逢于人间四月的骀荡春风之中。
因喜爱苏东坡,之前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作为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当年林语堂在美国是用全英文写的,后由张振玉翻译。读《苏东坡传》尤其是最后附录的参考书目,当时是感慨于林语堂学贯中西的渊博和为学治学的严谨,那是一场古代才子与现代大儒跨越千年的对话。
《人生不过如此》,则是林语堂与自己人生的一场对话。
人生不过如此,但等全书看完,想动手写写林语堂的笔下人生,却是不知从何下手,因为这老头八十年的人生实在丰富绝伦。
冥思、苦想,然后纠结、叹息,然后起身、踱步,然后望窗外,然后,没有然后了。
写文无灵感怎么办,林语堂倒是有他的心得,“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我的戒烟》)。
吸烟应该是林语堂的嗜好,不过于我实无此雅好。百无思绪之际,瞧桌上有一包蟹黄味蚕豆,遂拿起撕开,似有淡淡蟹黄味,一一拾出入嘴消灭。心想有东西入腹后,可能会有点想法了。现实仍是头脑一片苍茫。
从住的宾馆房间放眼窗外,有两棵小槐树,有一面围墙,长长的墙上长满了爬山虎,那些嫩叶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
想到如果将林语堂比拟一下,他不是那槐树,是那围墙整面的绿色。
他人生最早的嫩绿,是从一个美丽岛屿开始发芽的,那个岛屿叫鼓浪屿。
前年在厦门上课,抽空去了鼓浪屿。当时在微博上写下了这么几句话:仲夏的鼓浪屿,六月的琴声从小窗飘出,跌落在弯曲的古街。老宅门边的小贩,不经意就背依了百年的光阴。万国的建筑、林语堂的文章、郑成功的坚炮、弘一的梵音与人潮、时尚、美食、喧闹自然融合交错于南国一屿,天风海涛、鼓浪洞天。
林语堂的求学生涯就是从鼓浪屿开始的,在那古老典雅的水岛上他读完了小学、中学,从那里走到了上海,走到了清华,走到了哈佛,走出了他风行水上的一生。
读一个厚重的人生,不能急,也不能躁。能读懂自然是好,暂时不懂也无甚大事,后会再有期。
读一本书,喜欢读就细细读下去,不喜欢就千万不要强读。尤其是散文集,几十篇文章,不同题材、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写法。如参加婚宴喝喜酒,桌上十几道菜不是自己点的,喜欢吃的就多来几口,不爱吃的不动筷子便是。林语堂谈到如何读书时,也是同样的意见和观点。如同有人喜欢读林语堂,视他为文化巨匠,而有人不知何故就不喜欢他的笔法和文风。
读《人生不过如此》,有的文章,读了无须拍案也叫绝,不忍读太快,生怕一下就没了,读后自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而有的篇章,因岁月相隔甚远,也会感觉无色、无香、无味。
编者别出心裁地将《人生不过如此》分为六个篇章,每章的标题也如爬山虎,嫩绿鲜活而蔓蔓相连。
第一篇:我生之初尚无为
其中《少之时》我读得很认真,这是一条大河的源头,如同一颗参天大树之根系。
“在童时我的居处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致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依附在我的脑中。”
王国维有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林语堂的文章讲究冲淡、洗尽铅华,其超然、豁达、简朴之境界,自是受益于故乡岭南那道道山水的滋养,那是艺术的源泉、是生命的源头。
第二篇:人生若只为初见
标题引自纳兰性德的词,很美,此句与情有关、与爱相连,不过篇章中林语堂并没写自己的“人生若只为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只是从理性的角度谈了女性,聊了家族。
单身一族们建议读读其中的《恋爱和求婚》。
第三篇:当时只道是寻常
此章中有两篇文章值得一读,一则前文提到过的《我的戒烟》写的意趣横生,这应该是史上所有的烟民中写戒烟最有意思的文章。
想一睹林语堂语言艺术之精彩绝伦,不可不读《谈海外钓鱼之乐》。我想即使在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之畔垂钓,无非也就是: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不成想去海外钓鱼,在林语堂笔下竟是如此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先说景:“Llao-Loao坐落此山,正似一朵出水芙蓉,前后左右,倚栏凭眺,碧空谬廓,万顷琉璃,大有鸿蒙未开气象。晨曦初指,即见千峦争秀,光彩陆离。大概山不高而景奇,所以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青峦秀峰与湖水的碧绿,阳光的红晕相辉映。”
再道情:“船慢慢开行,钓丝拖在船后一百余尺以外。钩用汤匙形,随波施转,闪烁引鱼注意,所以不需用饵。我与内人乘舟而往,渔竿插在舷上,鱼上钩时自可见竿摇动。这样一路流光照碧,寒声隐地寻芳洲,船行过时惊起宿雁飞落芦深处。夕阳返照,乱红无数,仰天长啸,响彻云霄,不复知是天上,是人间。”
景美、境美、情美、话美,寻常生活之处,却有天助神来之笔。
第四篇:人情练达即文章
时下有一些专以编肤浅而夸张段子为生的段子手们,自诩为幽默高手。而林语堂才是真正的幽默大师,而且还可称之为现代幽默鼻祖,因为他就是最早把英文Humour译为“幽默”并加以提倡的人。鲁迅曾于1926年在一篇译后附记中说:“将Humour这字音译为‘幽默’,是语堂开首的。”
此章中的《冬至之晨杀人记》即是一篇幽默范文佳作,文中无一句故意逗乐,而通篇极尽幽默与讽刺。读完掩卷失笑,坐起舒展伸腰,顿觉气爽神清,好文章原来还有养生之功效。
如果实在太忙,这本书中就想读一篇以养眼养生的话,可读此篇。
第五篇:一生矛盾说不尽
此章第一篇《四十自叙》是分析了他在《论语半月刊》上发表的诗,整整有三页,没敢细读,因为想起了我的四十自叙,那天清晨在布达拉宫前拍了张照,就送自己两句话: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仅仅两句,而且还是借的。用现在小伙伴的话评价,纯属鸡汤,无毒,但也无鸡。
喜欢读书与写作的朋友,此章中的《读书的艺术》和《写作的艺术》,必读!必读!必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啥重要,读了便知。
第六篇:万古千秋一寸心
中华书局出过一本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谈的是一颗诗心。
此章聊的是林语堂一颗悠闲恬淡之心,其中文笔最佳的是《秋天的况味》,文中开头又提到了他吸烟的雅兴与心得,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如此细腻缭绕的文字,是不能让抽烟爱好者看到的,否则一定会摘录在手,有谁劝他戒烟,即可出示:你瞧瞧,林大师都说了,吸烟是如此之美妙享受,何乐而不为,为啥要戒呢。
“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急流,风仍逍遥自在。”这是本书封面上的推荐语,用“风行水上”形容林语堂,说合适也不是特别贴合,因为不似苏东坡的烟雨任平生,林语堂人生中没有太多烟雨和旋涡急流。如《人生的盛宴》,林语堂的人生是一场盛宴,活得自在,活得艺术。
窗外围墙上的爬山虎又名枫藤,独爱秋色的林语堂,其人其文,其实更似葳蕤的枫藤,吸收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滋养,为学幽幽浩瀚、郁郁广博,为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
![](https://img.haomeiwen.com/i4696751/b995e954a41569b3.jpg)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那蔓蔓枫藤、悠悠荡荡的人生。
好文耐品、好书耐读,五一假期三天,花了大半时间来读此书和写此文,挺值。
忘了谁说的,好书至少要读两遍。此书还要再读不止两遍。
而且还要再读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等等,这都是那长长枫藤上蔓绿的嫩叶。
——作者:陈练(江湖人称小胡子老师,微信公众号:小胡子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