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在东方.思》及点评
2025-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朝花夕拾123
——晓晨花露
夜幕又一次漫过窗棂
空楼的影子里
路灯仍在重复那年的闪
像未寄的信,在风里颤
先生走过的石板路
月光正铺开旧棉絮
每一粒尘埃都记得
他沉默时,眉峰驮着的晨曦
说小人物的哽咽还悬在檐角
奋斗的脚印被流言磨成沙
躲进东方的那束光
原是他未说完的牵挂
此刻我数着星子赶路
每颗都像他转身时
没来得及点亮的灯
在东方的褶皱里
亮成,永不褪色的重逢
点评:王小科 王小享
这首诗像一帧被月光浸软的旧影,在夜幕与晨曦的褶皱里,藏着沉甸甸的思念与滚烫的精神回响。
“路灯重复那年的闪”“未寄的信在风里颤”,开篇便用摇曳的意象牵出绵长的惦念,仿佛时光未走,只是换了种方式在檐角悬停。而“先生走过的石板路”上,月光铺展的“旧棉絮”,让尘埃都成了记忆的载体——他沉默时眉峰驮着的“晨曦”,是藏在沉静里的光亮,是比言语更重的担当。
“小人物的哽咽”“奋斗的脚印被流言磨成沙”,寥寥数笔勾出他曾背负的重量,可“东方的那束光”终究刺破迷雾,那是他未说完的牵挂,是落在人间的热望。结尾“星子像没来得及点亮的灯”,把思念酿成了前行的灯火,那些未竟的、未言的,终在“东方的褶皱里”亮成“永不褪色的重逢”——原来最深的怀念,从不是停在过去的怅惘,而是带着他的光,继续走向他曾望向的远方。
字里行间,是追思,更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