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雨韵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今天当日历翻到立冬这一页,季节便完成了从绚烂到沉静的转身。一场淅淅沥沥的雨,裹着深秋的余温与初冬的清寒,落了一夜又一天,为这场季节交替写下最温柔的注脚。雨,是秋天离去的泪水,而纷纷坠落的叶,便是它投向大地的最后回眸。每一片叶的消逝,都让这深秋的雨,把秋意渲染得更浓。秋去冬至了。
推窗而立,雨丝如银线纷扬,带着沁凉的寒意轻吻脸颊。那些苦撑在枝头的叶子,终究抵不过裹着水汽的风,“簌簌”地往下坠,沉重又迅捷,争先恐后投入湿漉漉的地面怀抱。它们不是凋零的叹息,而是秋向大地最后的回眸,每一片叶的飘落,都让这雨里的秋意愈发浓烈,也让冬的气息愈发清晰。推窗望去,远处的山峦褪去了秋日斑斓,在雨幕中晕染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灰褐底色里藏着未褪尽的青黄;路边树木抖落最后几片枯叶,雨珠落在叶面上的沙沙声,轻得像梦呓,诉说着“万物收藏”的自然箴言。河面沉静下来,流水声低沉凝重,雨滴坠入水中泛起的涟漪,晕开一圈圈岁月的纹路,恰如古人所言“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老辈人说“立冬有雨一冬淋”,这稀落的雨丝,早已在农谚中埋下了整个冬天的伏笔。
暮色四合时,雨丝依旧缠绵。路灯的光晕里,雨珠若隐若现,落在窗玻璃上晕开浅浅水痕,又顺着纹路缓缓滑落,像是冬夜写给人间的私语。此刻竟分不清是秋的余韵还是冬的序曲,唯有这雨,在冷暖之间织就朦胧的答案,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
世人常觉冬天萧瑟寂寥,却不知这“寂”的背后,藏着最坚韧的生命力。地底的种子在土层下蛰伏,落叶覆盖的根系在黑暗中汲取养分,它们没有死去,只是在“藏”——藏起锋芒,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破土而出。没有冬天的“藏”,便没有春天的“生”,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休养生息”法则。
这法则,于现代人而言,更是深刻的启示。我们是否也懂得适时“藏”起来,与季节同频?藏身,便是顺应天时,早睡晚起涵养精神,添衣保暖守护阳气,为身体储备抵御寒冬的能量;藏心,便是在年终岁末收敛起向外追逐的目光,减少不必要的喧嚣,留一段安静时光复盘过去、规划未来,让浮躁的心在书香与亲情中沉淀;藏锋,则是在工作与人际中收敛张扬,像动物冬眠般养精蓄锐,在沉静中观察、学习、提升,等待最适合的绽放时机。立冬的“藏”,从不是消极退缩,而是积极的战略停顿,是从“做事”到“做人”与“成长”的温柔切换。
夜深了,雨还在下。它轻吻着冬的初妆,浸润着沉睡的大地,也洗涤着人们心头的尘埃。这场立冬雨,是季节递嬗的注脚,是万物收藏的序曲,更是岁月馈赠的温柔。我们收起秋日的行囊,怀揣心底的暖阳,在这湿润的寒意里,静静等待冬日的故事徐徐开篇。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积蓄与沉淀,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刻,绽放出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