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圣经》读后感
今天,在《沟通圣经》这本书里学到了沟通原来还有那么多门道。平常我们只是和别人面对面说话,认为只要把想说的话告诉对方就好了,殊不知在我们传达自己观点被别人理解并回应还要经历四个阶段: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对方采取行动。
现在回想起自己曾经和别人沟通出现问题原来是这四个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经历:
㈠
曾经和室友聊天我说东她说西,感觉我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并且我们都互相觉得自己没错,现在才发现可能是我们互相要表达的东西只是被对方接收了,却没有被对方理解,所以才导致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局面,当时感觉确实挺尴尬的,好在后来化解了这个局面,聊天得以继续。
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观点用更明白易懂的话语来表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来阐释,让对方能更清楚的理解。
㈡
曾经和好友聊天时,我一直在聊自己的专业,聊的津津有味,后来发现好像是一直自己在说,好友都不怎么发表意见,才看到好友心不在焉,好像对自己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当时还有点心里不好受,觉得自己说了那么多,她却不认真听。现在看来,自己所说的内容应该是没有被对方接受。一方面源于我一直在说个不停,没有给好友发言的空间,另一个方面则是好友对这方面没有很大的兴趣。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还要多关注对方的表情变化,看她是否对此流露出强烈的想听欲望,如若不然,就应该换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话题。
㈢
让对方采取行动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官,无论是临危赴危险的印尼万隆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他都用他那卓越的口才引导谈判成功: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被认可,尼克松访华期间使得中美成功建交。
毛主席重庆谈判更是粉碎了蒋介石想将其扣押的阴谋,毛主席用他的大智大勇,在经历了四十多天的谈判之后终于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再来看看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清楚的记得,弟弟有一次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爸爸定了个上班时间的闹钟,到点闹钟响了弟弟却因为影响他打游戏关掉了,我看到这一行动本来想说弟弟一顿的,没想到他却这样说:“爸爸那么辛苦你就让他多睡点”,顿时我都无言以对,只能说这小家伙太聪明了。既多玩了几分钟游戏,说出来的话又让爸爸高兴。
可见,良好的沟通能让对方采取你预期效果的行动,这,就是沟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