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歌中有画

有一首歌非常好听,那就是《文森特》。
《文森特》是一首民谣,由美国歌手唐·麦克莱恩在1971年创作并演唱,他用这首歌来纪念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
1971年唐·麦克莱恩阅读了梵高的传记并创作了这首作品,次年便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和美国单曲排行榜的第2名。
这首歌的第一句“那夜繁星点点,你在画板上涂抹着灰与蓝。”为人熟知,它描绘了梵高的著名作品《星夜》。同时,歌词中还穿插描绘了梵高的其他画作。
《文森特》的中文歌词
繁星缀满的夜里
让那调色盘里的蓝与灰点点辉映
用那能够看穿我灵魂深处黑暗的双眼
山丘上的阴影
勾勒出树林与水仙花的轮廓
捕捉着微风与冬日的凛冽
在那雪白的亚麻画布之上
如今我才恍然
那些你想要告诉我的话语
你是如何为你的清醒备受煎熬
你是多么想让它们解脱
但它们不会倾听 也不懂如何解脱
也许现在他们在听着呢
繁星缀满的夜里
火红的花朵耀眼燃烧着
涡流的云朵隐在紫罗兰色的霾里
倒映在梵高瓷蓝的眼里
色彩变化无常
清晨琥珀色的田野
刻满痛苦饱经风霜的脸庞
在梵高爱意的手下得到抚慰
如今我才恍然
那些你想要告诉我的话语
你是如何为你的清醒备受煎熬
你是多么想让它们解脱
但它们不会倾听 也不懂如何解脱
也许现在他们在听着呢
因为它们永远不会爱你
但你的爱却如此真实
当眼下已没有希望的气息
在这繁星缀满的夜里
你像恋人摆脱苦恋那般 了结了余生
但我要这样告诉你 梵高啊
这个世界永远不是为你这样美好的人而生
繁星缀满的夜里
肖像挂在空荡的大堂
无框的头像和无名的墙壁
一双双眼睛难以忘怀地凝望着世间
像你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参差的灵魂和褴褛衣衫
血色玫瑰的银刺
正破碎躺在这处子般洁白的雪地上
现在我觉得我懂了
那些你想要告诉我的话语
你是如何为你的清醒备受煎熬
你是多么想让它们解脱
他们不会倾听 现在也不会倾听
或许永远也不会
我很喜欢这首歌,是因为音乐中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听着音乐仿佛眼前就是梵高的《星夜》,繁星缀满的夜里,让那调色盘里的蓝与灰点点辉映,在那蓝灰色的夜空中,有一双能够看穿我灵魂的双眼。
有人把这首歌当成一首爱情歌曲,我也听过一个男女声对唱的版本。其实那不过是表现心灵对话的一种形式。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梵高作品的再延伸和再创作,或者说是另外的一种形式。
而我,却在歌曲中听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
有时候,一个人面对孤独时,那份孤独是无法排遣的,只有用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画家会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郁闷,音乐家会把他的孤独用音符来表现,而作家则是用他的文字。
艺术本身都是相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完全凭借个人的艺术想象去理解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生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梵高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两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文森特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唐·麦克林在欣赏了梵高的作品的《星夜》后,激情创作了这首歌,这首歌的曲风同其它乡村民谣相比并无异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它的过人之处在于歌词发人深省。曲作者用他那诗人般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的优美画卷,同时也以他那天才般的敏锐洞悉出梵高内心的苦楚,表达了对这位天才画家的深深的理解与敬意。歌中用极尽绚烂的词藻来描绘梵高的画,旨在表现梵高那灿若向日葵般的生命。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灿烂的。
(本文中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