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灯下不观色
打卡第57天
民间有一句话,“灯下不观色”。这是说在某种特定的灯光下,不管灯有多亮,我们都看不出东西的真实色彩。那如果就是没有阳光,只能在灯下看,怎么办?答案是:换不同的灯光,多看几回,我们就能大概猜测出真实的颜色。
想读懂一个人,也是一样。不能只看他的高光时刻,更不能只看他的个人表达。我们得尽可能把他还原到他参与过的所有棋局之中。
正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比如,李鸿章这个人。如果你看他对自己的描述,他一生中只有几件大事:“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好像他所有的经历,都只在中国的棋盘上。
其实,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李鸿章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从1896年3月中旬到10月初,他先后访问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八国,行程9万多里。这是清朝这个级别的官员第一次出国访问。他扰动的棋局,可绝不限于中国这个棋盘。
在欧洲,所有军火商都知道来了大买主。
李鸿章享用的那节豪华车厢,由德国军火商弗雷德里克·克虏伯提供,供他整个旅行使用。他的远道而来,令全欧洲的军火商雀跃,这可是远东最大的买主!
李鸿章在德国的那些天,整个柏林为之兴奋:这个前直隶总督权力大得很,要为刚刚被日本人打败的中国军队配备武装。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一份大订单!德国Kladderadatsch和Ulk两份报纸轮番出漫画,有趣!
李鸿章坐在由一大堆工厂烟囱放出的烟云上,脚下是一堆堆钱袋。
这边的山头上,裸体的古罗马商神梅屈尔,沐浴着也变成钱袋的太阳光,正引领着欧洲人民走向争取订单的战场。走在最前面的是法国和德国,一个手里拿着火药,另一个拿着最新型的装甲舰;跟在后面的是奥地利、俄罗斯和英国,提了一篮商品;再后面,西班牙手里是一支巨大的哈瓦那雪茄;意大利则拿了一包通心粉。
漫画的解说词是这样一句:“东方的敌人来了,欧洲人民,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把你们最珍贵的商品卖给他!”
李鸿章我们都知道,那都是不好的信息,只要是丧权辱国的,卖国求荣的都是与他有关,不好的多,好的不多。这篇文章写了他代表清政府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是他那个级别。不管自己如何感受,但是那也是实在感受和他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