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为什么说每支口红,都是大自然辣眼睛的馈赠?(上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何布(ID:hebuhb) 【版权声明:本文系何布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等。】
最近小布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片子讲的是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科林·费斯饰)以家中女佣葛丽叶(斯嘉丽·约翰逊饰)为模特,创作出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故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海报电影的剧情是杜撰出来的,现实中女孩的真实身份、她同画家的关系,都未可知。因为画中人的神秘微笑和精巧构图与《蒙娜丽莎》如出一辙,这幅画还被称作“北方蒙娜丽莎”。
image少女回眸浅笑,微张的嘴欲说还休。一颗硕大圆润的汤圆,不对,是珍珠悬在耳畔颈间,十分夺目。除了黑色的背景和湛蓝的头巾,其余大面积都是暖调的黄,很是温柔美好。
氛围很好对不对?很唯美对不对?
image那么,请让我为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
画家维米尔的黄色油画颜料,是用牛尿做的......
image电影里也有体现这一点:
image image image
你们老画家都这么重口味的吗?
好奇心爆棚的小布做了些功课,才知道这些关于颜色的故事原来这么精彩。
image和现在用工业原料批量生产的颜料不同,古时的颜料多取自天然。
为了保证颜色的纯度、着色力、耐光力、可塑性和持久度,画家或调色师们通常会在颜料里加入稀奇古怪的东西做实验,往往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我们先来说一说
黄色。
画家维米尔很爱用的这种颜色叫印度黄,产自印度。
做法如影片中所说,只用芒果叶喂养母牛,致其严重营养失调,收集尿液,再提炼加工,就成了黄色颜料。
image一直到20世纪初,画家们还在使用印度黄;1908年,出于爱护小动物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做法被禁止了。
《牛奶工(The Milkmaid)》约翰内斯·维米尔除了维米尔,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威廉·透纳也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印度黄。
万万没想到,透纳画中那些大气磅礴的场面背后竟有如此“骚气”的操作。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The Fighting'Temé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约翰·透纳印度黄只是有味道,而铬黄是有毒。
有科学研究表明,伟大的画家梵高极有可能就是中了铬黄的毒,以致精神失常、割耳朵、最终自杀的。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 《午间休息(临摹米勒)》文森特·梵·高铬黄是一种被铬酸处理过的有毒铅,大量接触会导致铅中毒。
铅中毒对于以前的画家来说是很普遍的职业病,但他们对颜料的毒性浑然不知。
image1713年,一位意大利医生在其著作《工人的疾病》中,描述了艺术家的身体异常:
“在我所认识的画家中,几乎无一健康……他们多数都体质孱弱、面容苍白、多愁善感,其罪魁祸首就是那些有害的颜料。”
当然,现在的颜料大部分都是很安全的了,有的甚至是食品级的!
所以,不要再担心自己孩子学艺术会变得疯疯癫癫的了。那些艺术家最终变成怪人,很可能是颜料的锅。
白色
另一位来自铅家族的毒瘤叫铅白。
白色是绘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颜色之一。起初,商业制造铅白的方法叫做“荷兰法”,是将铅条浸泡在盛有醋的泥罐里,再把泥罐堆放在动物粪便上催化加热。
image嗯,这个味道比印度黄听着还要更浓郁。
除了画家之外,古代的女性们也是铅白的脑残粉,无论中西。
《艺伎回忆录》中章子怡的造型跟现在对“白”的审美偏好不同,“白”曾经是一种阶级属性,代表夫人们不用在太阳下辛苦工作。
无论唐代的宫廷女性,日本艺妓,还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都不能免“俗”。
《簪花仕女图》周昉(唐)放现在,伊丽莎白一世绝对是最能带货的美妆博主,不过是毁人不倦的那个。
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款“网红”爆品——威尼斯白粉,由和铅白成分相同但浓度更高的铅衍生物制成,相当于现在的粉底。
伊丽莎白一世肤色黝黑、脸上有天花痘印的女王涂上这种白粉后,皮肤竟变得白皙透亮了。
闻讯的姑娘们欣喜若狂,纷纷跟风剁手。威尼斯白粉在当时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海蓝之谜莱珀妮,只有有钱人负担得起。
image但当年这些剁手的女孩们不知道,铅白不仅能美白,还有毒。
时间久了,女王和小姐们的皮肤竟变得暗沉枯槁,以至于她们不得不用更多的铅白来遮盖瑕疵,因而产生了重度依赖,也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这不禁让小布眉头一皱。
image现在护肤品里一些大受追捧“活性成分”是否也会在将来被证明有毒呢?
再来说一个和爱美女性息息相关的。
胭脂红
女生们每天用的口红,可能是用碾碎的虫子做的,而且越高档的口红虫子含量越高。
image胭脂虫红,是一种纯天然的色素,价格非常昂贵。
image这种像裹了椰蓉一样的小绳命就是胭脂虫。
当哥伦布在美洲发现胭脂虫并带回欧洲后,这种奇异的染料立刻成为宝贝。由于它的稀少难得,也只有贵族和教会高层才能拥有。
红衣主教的袍子就是胭脂虫染成的,给红衣主教画肖像的画家,也自然就用胭脂虫来调红色。
image这是真正的“无色差”啊。
后来,胭脂虫被世界各国人工培育在仙人掌上面,多添加于化妆品甚至食品中。不要觉得恶心,经过多道严密工序提炼后它已经变成了这样:
image星巴克曾经用昂贵的胭脂虫红来做草莓星冰乐,结果被很多消费者举报了,一部分是素食主义者,其他大部分是单纯觉得虫子恶心。
image虽然叫“胭脂虫”,但这玩意儿跟我们传统的胭脂其实没啥关系。实际上,这种颜料从西方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红”。
我国古代的胭脂就没有这么重口味了,多是由红蓝花的汁液制成。此法最早源于燕国,人们就把它叫作“燕脂”(胭脂)。
西洋人调配红色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胭脂红,还有用牛血、牛粪、茜(qian)草制成的茜草红颜料、以及据说是用猩猩血制成的猩红颜料。
image好了,介绍了这么多毁三观的颜料制法,希望大家不要对艺术产生畏惧心理。
大家先缓缓,请锁定何布公众号,明天我们继续为大家讲述其他几种颜料——群青、皇家紫、木乃伊棕、原谅舍勒绿的故事。
—————————
文章中出现的部分艺术文化作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翰内斯·维米尔
《牛奶工》约翰内斯·维米尔
《蒙娜丽莎》莱昂纳多·达·芬奇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约翰·透纳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
《午间休息(临摹米勒)》文森特·梵·高
《簪花仕女图》周昉
《艺伎回忆录》(电影)罗伯·马歇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 彼得·韦伯 导演作品
——————
布置你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