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皿囤积到极简生活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莫如斯
在决定过极简生活之前,我是个杯子控和器皿迷,家里有专门陈列器皿的柜子,每要喝点什么时,就视当时的心情,在几十个杯子中做番选择。盛饭菜的碗与盘子,一个时期一换,更换的频次取决于审美与心情。
选择,是即花时间,又费精力的事!
甚至,在2020年我萌发了开家手作器皿店的念头——每天被美丽的瓷器围绕,是我幸福生活中必须项之一。
于是那年秋天,我去景德镇考察了几天,陶溪川、乐天陶社,雕塑瓷厂,瓷器博物馆,路边摊,大饱了眼福,毫无疑问又买了不少。
开店的想法像风刮来的,在脑海中发醇又发醇。
景德镇的手作瓷器市场繁荣得益于地利,瓷都名号的加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访客,倘若换一个地方,销售百元以上的手作瓷,市一定有限。头脑稍冷却一些后,这样的理性判断开始占了上风。
尽管开店无疾而终,但我却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耗费了好多好多能量。
经过一番折腾,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让太多不必要的事与物进入了自己的生活,这些个事物的进入侵占了空间,花费了时间,并且遮敝了更为重要的事情。
一间堆积了太多物品的房间,气场就乱,气场乱就干扰人的能量。生活中内容繁多,就难分主次,次要的掩盖了重要的,人生光阴有限,繁杂,实在不是聪明的做法。
关于极简、断舍离的观念与生活方式,早在几年前,我就了解认同,但没有践行。
想到就去做,首先从家中闲置的器皿着手,进而到书籍、其它杂物,一日一舍。舍弃的方法一是送人,二是挂闲鱼,三是直接扔掉。
家里逐渐清爽起来,购物欲再起时,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东西非买不行吗?此物进家后将附带其它麻烦吗?确定添置了以后,本着更好、更少的原则,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那一款。
极简生活的目的是实行精要主义,精要主义是为了将精力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人生能抓在手里,不过几十年的光阴,所以减去庞杂,精准生活才是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