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哲思】
日期:2023.5.9癸卯年 三月二十 星期二
备注:Day54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见识》之《投资中的误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吴军
名言佳句:如果投资是为了长期稳定的增值,那么投资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资产的配置而并非哪一只股票的选择,或者那一次投资机会的把握。
内容:《将全部资产押在一两只股票或者一种投资上》
比如贷款买了很多房子,这种情况和赌博差不多,虽然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概率让资产的价值暴涨,但是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公司能做到长期稳定增长而中间不经历大幅下跌的。
比如2000年微软打输了反垄断的官司后,股价瞬间被腰斩(美国股市没有跌停一说),直到15提揀。即2015年微软的股票才恢复到当初的股价。
2010年5月6日,股价一直稳定的道琼斯成分股宝洁公司股价瞬间暴跌了37%,同时也带却了整个股市瞬间下跌10%。
如果有人利用杠杆买了宝洁公司的股票,他会当场被平仓出局的。也就是说,单只股票价格的波动性是很大的,或者讲风险是很高的。
由于单只股票不可能永远上涨,因此你必须在适当时将它卖掉,而这个卖点非常难选择。
以我在百度、脸谱、特斯拉上市时购买股票为例,虽选择得到的回报如大家所看到的,但卖出这些股票时分别不到2017年的33%、70%和50%,也就是说即使找准了公司,在第一时间进场,也难以最大限度地获利。
《某一只股票占资产的比例特别小》
投资的股票占比若小于总资产的不到0.5%,资产的收益不过增加了1.6%左右而已。更何况这种事情不会年年都遇上。
作者在百度IPO 时,和高盛讲希望认购一大笔,但最后抽签分手上的只有100股(相当于今天的1000股),尽管它的股价在短期内涨了10倍不止,但是对作者资产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占比太小了。
一般中小投资者想在二级市场上找到这样一只股价两年增长10倍的股票,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因此,有在股市上当劳模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或者休息休息,陪陪家人和孩子。
《自己选若干只股票构成自己的投资组合》
若运气佳选了20只不错的股票,投资回报可能相当于指数基金。若对比一下道琼斯指数(只有30只股票)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走向,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高达99%。
也就是说,若选得具代表性,少数几只股票的组合和几百只股票组合的指数最后结果差不多。既然这样,何必自己花时间做那些并不专业的股票研究呢?
炒股者大都欠缺基本金融知识,看不懂财报,不了解《公司法》和《证券法》,选股全凭好恶或小道消息,频繁交易产生的手续费,几年下来超过指数的可能性极小。
散户投资者,只有5%的表现超过指数,60%的在亏钱。
以上三种情况可看出,即使选对一或多只股票,也未必能带来财富长期稳定的增长,因此做投资从开始就应该放弃自己选股的想法,而是立足于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找到能受益于经济增长的‘工具车’。
股票整体上是分享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而债券也会对资本带来一定回报,因此无论是股指基金还是债券,都是好的投资工具。
其次,在股市低迷时,要有钱购入股票;在股市高涨时,要知道拿回多少利润。
懂得这两条即使是傻子做投资,也差不到哪里去。
最后,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比如有些人有闲钱放在那里30年不动,而有些人5年后要结婚则需要用掉一大笔钱,这两类人在投资时要考虑的因素肯定是不同的,目标也就不同。
再比如,有人对风险承受力较高,有些人资产少了5%都睡不着觉,那么他们投资的方式也会不同。
结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对大多数人通常给出下面这些建议。
第一,彻底忘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比如在前课中讲的投资工具三种:风险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和高价值实物,这三种不适合一般老百姓。若喜欢一条金手链或一幅画,买来使用、欣赏没问题,但这不属于投资。
第二,对年轻人来说,若决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长时间,且有能力买住房(不是投资房),还是应该买房的。
一线城市房价非常贵,但大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子的使用价值,而非它的投资价值。
第三, 除了住房和其他不适合老百姓的投资手段,就只剩下两种了,即股票和债券。
股票的好处就是可获得长期增长的机会。绝大部分人只要考虑交易成本极低的指数基金即可,不要瞎炒股。
从前面三种情况分析可看出,盲目炒股即使碰上一只好股票,对长期投资回报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第四, 当投资工具只剩下股票和债券两种之后,资产配置的策略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要选择一个历史上表现比较好的指数基金投资。
过去长期表现不好的基金,以后表现好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中国股市上有个名词叫作“黑五类股票”,即小股票、差股票、题材股、次新股、伪成长股。
对于后四类在坚决远离。对于第一类,若是新公司规模小倒不可怕,若几十年如一日,从无利润也从未长大就要远离了。
在找好了股票的指数基金后,接下来就是选择一组好的债券。由于中国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没有严格的评级,因此国库券是几乎唯一的债券投资工具。
第五,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按比例将资产分配到股票和债券中。
年纪较轻、平时不需要花钱、投资就是为了养老的人,将80%的钱以指数基金的方式投资到股市中都不算冒险。
剩下的20%,除了留出5%的现金外,其余的可放到国库券中。但是若已经55岁了,准备5-10年后养老,就不能这么投资了。
因为股市的一个衰退期可长达20年以上,美国股市在1929-1935年经济危机后,经过了30多年才恢复到当初的水平;2001年纳斯达克崩盘后,2016年才回到当初的水平;而日本在1991年经济衰退后,股市至今没回到当时的水平。
因此,不能等自己准备用钱时,才发现无钱可用。对于老年人,投资反而需要稳妥些。对于准备近两年结婚或买房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抱有在股市上捞一笔解决首付的想法。专业的运动员们都知道,在压力下,动作会变形。
第六, 如果大家在股市投资上运气比较好,投资组合中股票这部分收益的比例会远超过债券(和现金)的比例,比如我们最初设定了7:3的比例,现在可能会变成8:2了,这时大家需要拿回一部分股票的收益,而不是跟着不理性的股民在股市上一路狂奔。
当股市大跌时,恰恰不是该割肉的时候,这时大家原先的债券或现金就起作用了,应该是用现金或债券兑换成现金买入股票,以便维持当初设定的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
这时,我们其实是用较便宜的价格在投资。当然,每次交易都有成本,这种投资组合的微调每年来一次就够了。微调的目的,实际上是在实话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任何人只要能做到上面简单的6条,就不愁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而且可以比绝大部分专业机构做得好。
启示: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损失厌恶,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股市中被套牢的人们当初的选择了。
勿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学投资还是学做饭,没有基础的知识作为铺垫是很难理解教授者的用心良苦,更遑论只有知识没有实践或者没有多次失败的经历就更难得到属于自己对投资或做饭的认知。
这个理论在《刻意练习》和《心力》这本书中都有很好的诠释。
我记得大学时有个女同学在谈及做饭时表达了自己母亲的一个观点,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把生的弄成熟的”就是做饭。
当初就觉得这个理论是最初真牛。现在想来仍然觉得老人家是一语道出了真相。
名厨并非生来是名厨,而是入行后通过不间断地练习、提高、失败,再来一遍的无限循环。
在此过程中他得到了独属的心得和体验,也造就了他人无法超越的技艺。
知道自己最不擅长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规避然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
其实把食物做熟就是原始人用火时的最初烹饪方式,如此简单却又让一些自称“手残党”们忘而却步。
读吴军博士这篇关于投资工具和误区时发现跟之前阅读同一类型文字的感觉完全不同,就和同学母亲说“把生的弄熟”就是做饭一样,非常清晰易懂易操作。
这也让我对之前认为看不懂某些艰深术语时的自我攻击瞬时消弭于无形。
遇到好书需要机缘,也许你曾经读不懂的书并不是你的理解有问题,而是书的内容表达有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