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高效学习的亲子沟通秘籍(一)父母该怎么说话,才能让孩子感觉
“洪荒之力少女”傅园慧,最近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她在外景拍一个小短片,录了好几次都没有录好,她爸爸就在旁边反复跟她说,你不用看提词,你就直接怎样怎样说就行了,没想到傅园慧很不耐烦的对她爸爸大喊,“那你来录!你来录!”这样的桥段,你是不是一点都不陌生。孩子大了,父母多说一句都嫌唠叨,虽然你认为是为了他好,但他总觉得你说的越多,他就越烦,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孩子总嫌你唠叨时,你该怎么说话,才能让他不觉得你唠叨。
我就先从一位正在受此困扰的母亲,来找我咨询的实例说起。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妈妈在让孩子早点睡觉时,是如何沟通说话的:
妈妈:你早点睡觉吧,别明天又起不来!
儿子:知道了!
妈妈:你别光说啊,昨天你也答应了,可还是那么晚睡,今天早上也没起来!
儿子:今晚早点睡就行了!
妈妈:那你现在就别玩啦!
儿子:我放松一下,做一晚上作业了!
妈妈:那你还要多久才睡?
儿子:再过几分钟
妈妈:快点啊!别整天说话不算数!
儿子:哎呀,别啰嗦啦!
听完她的描述,我接着问她:“你的意思是说,不管你说什么,孩子都觉得你唠叨吗?”她很无奈地说:“其他的事儿还好,但只要我一要求孩子做什么,他就是这样的反应。哎,我现在只要一想跟孩子说什么,我就开始烦躁,而且话还没说出口,脑子里就会先不自觉地浮现出,我们以前冲突的一幕幕画面。”
和这个妈妈沟通完,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叫“无欲则刚,关心则乱。”做父母的,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心情。其实,这个妈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因为过于焦虑,又缺乏沟通技巧,结果就让这个好心,不但没办成好事儿,还为了强调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不自觉的把一个本应只占有一定百分比的事情,扩大为一个100%的冲突了,结果就是双方因此都变得很紧张。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妈妈还没跟孩子说话,就会先浮现出以前冲突画面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那就是一旦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大脑就会不自觉的找寻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你想法的正确性。在这个功能的驱动下,你就会有意无意的收集你和孩子关系紧张的证据,从而让这个事情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会觉得你唠叨,但事实并非如此。
那你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焦虑感,从而让孩子不嫌你唠叨呢?
你可以回想一下,我最后问这个妈妈的问题和她回答的内容,其实我们可以把她说的“无论说什么,孩子都会觉得唠叨”,重新定义为“只有当她命令或要求孩子时,孩子才会觉得她唠叨”。那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义呢? 这是因为,当即便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变化,但当我们自意识的,只要我们有意识的调整这件事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就会引发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处理模式。比如,你从觉得“只要跟孩子说话,100%会被嫌唠叨”,转换为“孩子嫌我唠叨,并不是100%的事情,而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样就可能会让你在和孩子说话前,从先下手为强、我先大声嚷嚷,转换为:我们的沟通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完全可以和声细语的解决问题。所以你要多给自己和孩子正面积极的暗示,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不考虑任何客观事实,一味的自我麻痹。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好的,原因现在我听懂了,心态我也调整好了,那我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在这里,我给你三点建议:
首先,你需要明确每次沟通的目标,尽量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不要引入更多的问题。比如,前面例子中的妈妈,她只是想让孩子睡觉,那就只说清睡觉的事就行,别引入孩子说话不算数的事。因为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在沟通的过程中,说太多让对方觉得莫名奇妙的废话,同时也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当前问题的解决上面。再比如,当你因为孩子写作业不认真说他时,你不要把什么作息、手机、房间整洁等问题全部都数落一遍。这样不仅让对方不清楚你要干嘛,同时也会让对方理解为你现在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泄情绪。其次,沟通时你要注意只讲客观状态,不要讲自己引申出来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现在写作业看起来三心二意的,你就说他一贯如此,上课的时候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说,会让孩子更加讨厌你跟他的沟通。最后,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思考,从让孩子的利益扩大化入手沟通。比如,前面那个案例,如果能让孩子感觉到对方是为了自己考虑,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收益的话,估计孩子不但不会嫌唠叨,反而会觉得妈妈说的太少了。
所以前面那段对话,如果妈妈可以这样表述,可能孩子会更能听进去她说的话:
妈妈:已经十一点多了,我看你写了一晚上的作业,挺累的,早点休息吧。
儿子:知道了。
妈妈:我看你今天放学回来说一天头都疼,是不是因为昨天睡得太晚了呀?
儿子:今晚早点睡就行了!
妈妈:你现在的功课这么紧张,要是再睡眠不够,你得多辛苦啊。
儿子:我先放松一下,都做一晚上作业了!
妈妈:宝贝,你一定知道有睡美容觉这种说法吧?其实不管是对精神还是身体,最好的放松就是睡觉了。
儿子:嗯,我知道了。可我刚写完作业,精神放松不下来,我想着看看小说就能睡了。
妈妈:是这样呀,要不我把刚学的瑜伽冥想术交给你吧,用这个方法,我每次都能很快睡着,你也试一下?
儿子:好吧,为了第二天头不疼,就试一下吧。
当然,同样的场景,可能你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达和反应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孩子总嫌你唠叨时,你要先反思孩子嫌你唠叨的场景,调整这件事在你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改变原有不好的心理暗示,多给自己和孩子正面积极的暗示;其次,要学会明确每次沟通的目标,并只讲客观状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为了他考虑,而不是发泄。这样,会更容易跟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结果。最后,留给你一个思考题,你觉得应该如何正确的表达出你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