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心智系统
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在森林里散步,遇见了释迦牟尼,被其深深吸引,上前问道:"请问你是巫师吗?"
释迦牟尼说:"不是。"
"你是一位战士吗?"
释迦牟尼摇头。
"好吧,那你是国王或者圣人吗?"
释迦牟尼又否认。
年轻人不死心,追问:"可是为什么,你和我见过的人都不一样?"
释迦牟尼回答:"我是清醒的。"
"我是清醒的。"——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平静,拥有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我们也必须是清醒的。
在领悟什么是快乐之前,我们不妨先定义一下什么是不快乐。
人类所有的不快乐其实都出自这样一个事实:事情没有如我所愿的、以我所希望的方式发生。
可是现实总不会与梦想相契合,所以快乐总是转瞬即逝,人生的大部分时刻似乎都是不如意的。
那么相应的,我们便可以有两种使自己变快乐的方法:
一种是改变世界,要求其符合自己的心意。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选择这条路,最终你会发疯。
另一种,便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这相对改变世界显然要容易得多。
心智系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看不见的牢笼,人们往往受困其中而不自知,在其中做着痛苦的追寻与挣扎。我将这个牢笼称之为我们的"心智系统"。
其实在很多学派或宗教中也有着与此相似的概念,比如心理学中的"小我(EGO)"、佛教中的"我执"。
我知道,在某些情景下"心智"一词有着正面的意义。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并非完美的思想媒介,即使在语言上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和背景下,可能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称呼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超越语言,理解其背后的涵义。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和理论时的首项工作。
心智系统的运作模式常体现为:得到我想要的就会开心,得到我不想要的就会不开心。
详细来说,心智充满了执着与渴望。它贪生怕死,充满恐惧和不安,想免于改变,免于痛苦,免于生死的必然性。它渴求结果、安全感与欢乐、设法全知全能。
心智是随机出现,不受控的思绪,它像幽灵般在头脑中飘荡,在它构造出的过去和未来的虚幻投影中漫游。它是人们脑海中的幻象,是一切苦恼的本源。
我们的生物大脑是心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最具欺骗性的部分。在当前的文明发展下,人们往往认同我们的大脑等于我们自己,那么与之相应的,我们的想法也等于我们自己。
而今天,我要提出截然不同的事实——大脑只是个器官,和我们的手足一样,是一个根据各种外界刺激会做出条件反射的器官。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脑海中的想法不过是在种种刺激下产生的幻视与幻听。而我们不必做在幻觉中跳舞的疯子。
我们在想象中所受的痛苦比实际的要多。——古罗马悲剧家 塞内卡
拿下雨来举例。
我从小就厌恶阴天与下雨,每到这时就会变得非常忧郁。
但其实下雨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一个自然现象。花朵和树木需要下雨,农夫也渴望下雨,而我却讨厌下雨,觉得它是坏事,这并非事实,这只是我的思绪。我自以为是的想让老天爷都为我所用。左右着我心情好坏的并非是雨水,而是我的心智。
当我了解到这点后,我就意识到自己不必再庸人自扰了。我也开始学会欣赏下雨天。
即便遇到下雨没带伞的时候,我也不会抱怨或焦急的等待,我会毫不迟疑地径直走进大雨中,比晴天更悠然的享受雨中的漫步,任凭自己变成落汤鸡,这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和有趣,成为了我的浪漫。
而我们的种种情绪也何尝不是如此,情绪就和天气变化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既然我们不会去妄想控制天气,那我们也不必去控制情绪。我们并不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无需抵抗,也无需依附,只是静静的等待,一切都会过去。
当你心里下起了雨,没关系,耐心等它过去就好了。
而现实中,情绪却往往成为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想要压抑控制它,或者抱着它不放手。人们看不穿心智的把戏,把应激产生的想法和情绪等同为自己,一直活在心智创造的幻象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一生。
但是如果我们能清醒地看到这点,人生将会从复杂和负担中解放出来,变得简单得多——我们并不需要时时刻刻要求自己都处于正面的情绪和感觉中,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此时此刻的行为。
重新定义自我
事实上,你不愿意放弃心智,而心智也不想摆脱你。心智会说它就是你,而你也觉得自己就是心智。
人们害怕看见幻象的破灭。难以放下那个自以为是的"自我",那个想要万事万物都如我所愿的"自我"。
我们总是呐喊着:"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我要,我要……!"
"我要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要我喜欢的人也爱我!"
"我要我的欲望得到满足!"
"我要拥有的事物永远不要离开我!"
……现在你听见了吗?这永不停歇的,心智的呼号。
我们愿意相信自己是那个可以撼天动地,改变一切的巨人,而事实上,世界的运行根本不会在意我们丝毫。
这很令人心碎,不是吗?
不,那破碎的是心智,而不是你。你不是心智,不要把思绪认为是自我,不要把感觉当作是事实。你不需要臣服于自己的情绪和感觉,更不需要拼命捍卫这个虚无缥缈的虚幻自我。
你是那超越心智,超然于身体之外的意识,而不是寄宿在身体中渺小却自大的心智。
幻灭,即脱离幻象,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们将取回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与轻松。
当我们不再以"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心态看待世界,挣脱心智,放开小我,从主观的心理世界、从过往、执着、冲动和情绪中抽离出来,我们将会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生命的意义不在自我。——电影《奇异博士》
逃脱心智的牢笼
我们必须看见牢笼,才能挣脱束缚。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觉察力,看见心智的运作。只要你留心观察自己的思绪,就会发现心智在无时无刻的运转着:渴望、焦虑、懊恼……各种各样不由自主的的杂乱思绪在不断的产生,在我们的头脑中横冲直撞,犹如脱缰的野马。这些喧嚣的噪音使我们难以专注,疲惫不堪。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那就是基于自我观察的冥想。
在冥想时,你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也就是进入一个客观的观察者状态,用意识来看见心智的运作。你会看见自己纷乱的思绪从何处涌现,犹如站在岸边观察奔流的河水。关键在于,不要试图阻断河流,也不要顺流而下,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待在河边,看河水的流动,不评判,也不论断,全然地接受一切,观察一切。
在此,我以我个人的理解画了张图,表达了意识(高我)、身体以及心智的关系。
静坐冥想你看见自己的种种思绪升起,放下它,让它走;再升起,再放下,随它去……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渐渐你会发现思绪不像那般汹涌了,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平静。
把注意力放在缓慢地呼吸上有助于保持你的专注。如果在冥想中,发现自己失了神,正乘着河流顺流而下。那你只需要再次把自己抽离出来,回到岸边,让注意力重新回到呼吸上。
刚开始练习时不要心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最初可以每天只冥想一两分钟,目的是建立习惯。适应后,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逐步延长时间。
随着练习加深,会越发容易进入状态,走神会变少,我们也会变得更加专注和平静。
不必太在意冥想时的姿势和形式,静坐冥想只是初学者的练习。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冥想的状态带到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也就是"动禅"。
当你了解并熟悉了这种观察者的状态,只要心智抗拒现实,感到紧张和压力时,通过"内观"和"放下",便可以随时把自己抽离,从心智中解放出来,看穿其空洞的本质。看穿心智的假象,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有所追求,更不是我们要消极被动的接受一切。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比以往更加专注的投身于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不再受杂念所扰。
我们准备自己,我们全力以赴,我们朝着目标拉起弓箭,全神贯注,孤注一掷。但是,当箭离弦的那一刹那,我们能做的便只是兴味盎然地看箭呼啸而去,无论它最终命中何方。
觉 醒
因为这个可能是我们人生中面对的最大的价值观转变之一,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富挑战的课程之一。
柏拉图有个著名的洞穴寓言:一群人从出生时便被捆绑在一个洞穴里,看着洞壁无法回头。人们身后有一个火堆,在囚徒和火堆之间,还有些别的人,举着人偶和器物来来往往,火光在洞壁上照出明明灭灭的影子。人们以为这便是真实的世界,终其一生看着这些投影的表演,时而哭,时而笑。
直到一天,有一个人挣脱了枷锁,逃出了山洞,他看见五彩缤纷的真实世界,嗅到花香,触摸到粗糙斑驳的树木……他才知道,此前的一切全都是幻影。
欲望得到满足,傻子都会快乐。我们当然可以不要醒来,留在洞穴里,一生追逐幻影,任其摆布,随波逐流。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人类的进化绝不止步于脸上的笑容和欲望的满足。愿意以勇气走出黑暗的洞穴,追求超越心智的喜乐。
那么现在便是时候打破牢笼,开始一场大逃亡了!获得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