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我们行走江湖,不过一把野心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壹灘稀泥

我最自卑的一件事,是我从前从未自卑过。

我幼年住农村,童年住县城,青年时代再接再厉,成功地和父母在某十八级市落户,步履不停,虽然说到底都是父母的功劳。在眼界被或多或少不断开阔的同时,也没有遇到太过艰难的融合问题,所以也没有因此自卑过。

打我上小学开始,我的母亲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述自己少时何等自卑。她家里哥哥帅气,姐姐也俊俏,独她生了双眯缝眼(虽然早在结婚前就已隔了相当自然的双眼皮),个子不高,脸说好听点就是银盆,少女时生得干瘦,后来胖起来又一发不可收拾,最大的优点大概也就是长得白了。“不好看”和“家穷”成了我母亲自卑的两大因素,她性格内敛细腻,倒不会把这些随意找个地方怪罪,只是喜欢着席慕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也正因此她后来成了一个有真正的傲气的人,与之相对的是有些人自视甚高却又格外在意他人的评论看法。大概是因为有这般的经历,她将她的自卑看作是通向如今的自己的受难路。

我年少时除了小学和初中各经历过一次为时不长的孤立,大部分时间在班里还算个角色,所以也曾干脆地回她:“我不自卑,我没有自卑过。”如今想来她那时神情似乎很是诧异,这可以理解为她认为自卑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是必经,也很可能是因为在她的眼里我不因自己的容貌觉得自卑简直是不可思议。如同大多数人在年少无知时一般,我长期以为自己将会成为天之骄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中二。我一路沾着父母的光,将农村的、县城的玩伴抛在了身后,成绩也在我们十八级市内三线中学里算是中上等,借着从闲书里读来的一知半解的见识总尝试给身边的同学洗脑,想早恋时也有人配合。虽然我母亲一再告诉我做人要谦虚、我年纪还太小,但正如每个向这个世界竖过中指的年轻人一样,这些话如果轻轻松松就能被听进去,全中国学子都上清华北大了。

除了没有自卑过,我总觉得自己甚至都不曾失败过,这两件事情对于我而言本身就相辅相成。我小学二年级曾经有一次因为0.5分的差距错失第一名,回家后眼泪不轻弹的我忍不住哭诉世界的不公,这成了我去接受“世界不存在绝对公平”这一概念的契机,但因此我不认为我输了,而只是世界不公平。初中时我输过古诗词背诵比赛、中秋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无数次提前招生,但是我依然不觉得自己输了,因为不曾为其中任何一个竭尽全力地努力过,所以对于自己的败北总能以“不鸣则已”作为借口。高中时我心安理得地听着自己三位数、四舍五入能成四位数的全校排名,也照旧安然自得——没展现的都是潜力。

接下来不得不按照常规进行一个戏剧性且俗套的转折,如同欧洲传统戏剧框架下在第三幕必备的转折与高潮,预示着故事将在接下来步入渊谷。我母亲日日提醒我应该努力具备谦逊稳重的品质,其价值终于在后来得到了实践证明,而且不出意外,我为此付出的代价堪称惨痛。在一次综合性的名额争取中,我输给了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姑娘。

一如世界上至少一半的年轻人一样,我总觉得自己格外老成,觉得达拉斯笔下那些被青春皮肉所包裹的苍老灵魂,绝对是对我的真实写照。所以在输给了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姑娘之后,我最初只觉得难以释怀,渐渐得只觉饱受羞辱。那姑娘我之前虽接触不多,之前只觉她那种不张扬的性格毫无魅力。在为数不多的名额争取者之间,我自以为对每个人知根知底,格外有恃无恐。而本质上只是对于他人的成就不以为是,在自吹自满、颓丧于无知音的时候,那个姑娘看得远比我清明。

那姑娘凭着名额把我们都甩在了后面。最初,我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继续虚张声势,然而却总不自觉想起那姑娘,随着时日越来越频繁。每次想起这场失败,我就会倍感耻辱到想扇自己巴掌。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久到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具有受虐潜质爱上了她,终于等到悲愤化为了动力。只要一想到在我停滞不前之时她正在向前奋力迈进,而且本来也已走在我前面,我就不得安宁。“师夷长技以制夷”,若想摆脱这份耻辱,必须要成为一个比她更为优秀的人,我开始思索她是怎样的人、我当成为怎样的人:她多厉害,勤奋学习、为人稳重、饱读诗书、八面玲珑,情商高智商高,言必出行必过,察言观色、三思后行,思想深刻睿智,品德清冷高尚,天必降大任于斯人也。面对一个如此完美的存在,跟随其脚步、努力向其学习似乎是我向真正的“天之骄子”靠拢地唯一途径。

越想着她,我越是觉得自卑;她越是完美,我越是悲惨可笑。而其中最悲惨的一点,莫过于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从前竟从未自卑过。我曾可笑地以为自己天赋甚高、才华横溢,若是不能出人头地肯定是因为天妒英才,而这出人头地的野心终于被我改头换面——我只想变得完美,因为我曾见过、亦曾败给过完美之人。我立志一定要超过她,至少要努力与其并驾齐驱,那意味着我已削抹掉我所发现自己身上的一切缺点,以优点将拔刺后所留下的坑洼填补。

从那之后,我才知道何为辛苦,这辛苦的时间很长,直至今日依旧。一次机缘巧合,使我和她将在同一团队里进行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这场旅行也因此变得对我格外有意义,甚至让我在此之前有几夜碾转反侧。旅行最初那些日子,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她好、觉得自己不如她,总羞答答地绕在她的身边,说话小心翼翼,怕她在心里笑我。日子久了,胆子稍稍大了一些,碰巧一日我们二人掉了队伍,正好可以长谈。

我问了她一路。她都答得详细,鲜有反问。她向我讲述她的人生观,委婉地建议我通过善纳自己的方法平息焦虑,说来也是好笑,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潜意识希望对方也对其进行接纳。她大概觉得我迷茫,说地委婉: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因为不是功名,而是满意的生活和内心的平静。她觉得我该让自己放松平静,问我目标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说“更容易接受自己”,她觉得这与“善纳自我”是一码事。

我觉得这不是一码事,但我没说。我也知道人无完人,但每当想到自己身上那些缺点,就如同在内心嘲笑某人时忽然发现那是自己的嘴脸,甚至让我作呕。“善纳自己”也好,“内心平静”也好,“佛系”也好,未尝不是值得肯定的可贵追求,也都是无可争议的个人价值观。可惜有像我这样生而彷徨的不幸之人,从没有得到过这些“安然自若”的垂怜。我们渴望追求功名利禄,渴望永远尝试着去满足自己无穷的欲望,渴望成为人上人,渴望变的完美,为此可以绞尽脑汁、生不如死。

我一直把那个我心心念念、但接触极少的姑娘,想象成我所渴望成为了形象,完美无缺而又野心勃勃,镇定自若是因为胸有成竹。记得幼时似乎曾有人教导我野心最好不要有,那人很可能是我的母亲,她倒是和那个姑娘有些许相像。但不可救药的,我总把野心归入一种优点,或至少是相当中性的,因为除了清楚自己的目标是超越许多人、并知道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代价以外,野心并不意味着更多。诸如终生苦读的学者渴望寻求真理,也算是不能再大的野心了。甚至皈依也好,钻牛角尖也好,或多或少都是对真理的追随,渴望站地离其更近一些,只不过有的通过内心的平静来展现,有的则变现得如破釜沉舟般悲壮。

《最美表演》里面,张鲁一演过一个厨子,在傍晚休息时坐在房顶木然抽烟,默默等待时间以便打一个响指,紧随其后远方将亮起无数灯火。这种看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行为,在我看来未尝不是野心最平凡的一种存在,希望能成为不凡之人。荒谬的是,我们很少会将对巨大的力量的渴望用“梦想”一词来形容,甚至说“我梦想出人头地”也很少,但事实上,野心并不一定意味着贪婪。它可以意味着我们的梦想、幻想甚至彷徨,可以意味着我们无法说服自己单纯去追求内心的平静,可以意味着我们无法甘于去活平凡的一辈子,即使清楚就算平凡也将使人耗尽全力。我们决绝地追求更彻底的以卵击石,来尝试获取无论如何都想得到的人生。它可以是我们愿意甘于青灯古佛的缘故,可能是对珠光宝气掩饰不住的艳羡,也可能仅仅是渴望青春永驻或者追求同样不可及的完美无求。正是这些野心,帮我们行走江湖。

《最美表演》

其实转折还有一条线,更俗,那就是北漂。 

我到北京的第一天一出西站,就跌跌撞撞换乘上了地铁一号线。望着一堆乌压压的人头,我如木乃伊一般挺直着,想起了小学时的教学楼。那教学楼那么小,走廊那么窄,每次下课时所有的孩子跑出教室门,走廊立马变成了北京地铁。但是每当从楼梯那儿传来老师们的高跟鞋鞋跟的踢踏声,无论四下再怎么喧嚣,那嗒嗒声也会钻到你的耳朵里。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北京地铁变成小学走廊,但是那一刻我觉得似乎越是在这种每个人都微不足道情境中,越是想有一日可以成为其中一个耀眼的存在,最好是连雾霾都盖不住那种。我猜北漂大多大同小异,成也大同小异,败也大同小异。每年那么多人北漂,稍微诉两句哭都会显的矫情。但在那里是有归属感的,因为身边有太多和自己一样除了野心一无所有的人。

北京北京,说多了都是矫情

我很喜欢前阵子很火的《迷雾》里的女主高慧兰,因为她让我想起了曾经我日思夜想的那个姑娘,如果在温柔一点、在收敛锋芒一些(可能也不能那么美),她简直就是我曾经一直为那姑娘塑造的形象。她有野心,也愿意为此作出巨大的牺牲、承担不可知的风险。但真正让我彻底匍匐于其高跟鞋旁的,是她所说的那句“一次都没有输过”,听到那句话时,我难得感受到了何谓回忆如泉涌。我至今一直渴望成为的人,他并不是不曾受伤、不曾败过,但他从未因此放弃过自己的野心,终有一日成为不过有资格、有自信说出这句话的人,踏过自己往昔的形骸,以终会实现野心报复的信念一次次镇静地踏上战场。 

可惜这片子烂尾了

年轻时羡慕令狐冲,觉得他运气太好。但一想到这运气只会落在没野心的人头上,便自我安慰会丢失多少乐趣,所谓“痛并快乐着”。前阵子看了《醉乡民谣》,影片刚开头,主人公勒维恩·戴维斯唱着民谣,那光打在他身上看着美好。然而这个开头是个倒叙,接下来的影片里展示了在他唱那首歌前的几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搭档自杀后唱歌到处碰壁,没钱买不起厚大衣整日挨冻,民谣不被赏识、受欢迎的歌自己偏偏又难以接受,居无定所,被各种琐事逼得焦头烂尾。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却还是所爱的姑娘为他通过和老板睡换来的。然而无论这个机会得来的如何屈辱,他还是抱着吉他坐在了舞台上,没有忿恨,甚至和老板平和地打了招呼。他也曾下决心放弃演艺事业重新作回水手,但冥冥之中老天不愿意,他也不愿意。最后他坐在那里唱歌,照在他身上的那束光特别好看。我们这些人行走江湖,所有的不过一把野心。

那束光真好 《东京女子图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