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前行,志在登顶

从《父母爱情》里的“世外桃源”说开去

2021-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呱呱呱爱啊

春节放假没事和老婆一起看完了电视剧《父母爱情》。我发现这部剧就像个世外桃源一样,编剧可能是故意淡化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把丈夫江德福和妻子安杰的一生故事用写实又偏轻喜剧的细腻艺术手法娓娓道来,看完让人挺有感触。不过如果是让我一个人看的话,肯定受不了剧中无处不在的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但和老婆大人一起看,确实还是挺有滋味的。

据说《父母爱情》的豆瓣评分很高,说明有很多观众很喜欢这部剧。我看完也觉得整体来说编剧刘静老师的功力很深,她一方面有意识地淡化了故事发生的复杂纠葛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故意突出了故事主角日常生活的戏剧性与喜剧效果,在看似鸡毛蒜皮、漫不经心的镜头语言中,充满了对世俗家庭生活诗意、适意、幽默与欢乐细节的鲜活描摹与生动展示,让观众跟着一块高兴、一块担忧、又一起开怀大乐。

我发现《父母爱情》整部剧中几乎没有一个坏人或者说反面角色,也几乎没有考验主角的巨大戏剧冲突和生活严峻挑战。非要说的话,其中最大冲突事件可能就是江德福所谓的私生子找上门来,让妻子安杰非常生气,觉得丈夫就是个小丑,当年故意欺骗她感情的小丑。

而江德福之所以坚持多年隐瞒真相,其理由竟然是好面子,信奉家丑不外扬的古训,害怕妻子安杰知道这孩子是他二哥和他前妻的私生子这些破事后,进而更加看不起他们江家。另外剧中第二大的戏剧冲突可能要算是江德福的妹妹江德花看上其死了老婆的鳏夫战友,但是鳏夫战友死活看不上大字不识、来自农村没文化的江德花。而在直性子的江德花一味无私付出下,最终感动了男方,俩人成功喜结连理,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想,《父母爱情》这部一点也不高大上的鸡毛蒜皮剧,之所以能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喜欢乃至感动,我觉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编剧、导演及演技精湛的郭涛、梅婷等主演,共同塑造了一个基于新中国成立后、那个理想年代背景下小小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世界。丈夫江德福和妻子安杰、还有他妹妹江德花、以及很多战友、战友家属等,共同生活在祖国某边防海岛上,虽然那个年代生存环境比较艰苦,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生活很稳定、大家生活条件也都差不多,没有相互攀比也就不觉得有多苦。况且江德福还是海岛司令员,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应该算是好了的。

另外江德福和妻子安杰的感情生活一直很稳定,虽然也曾出现所谓江德福私生子事件、年轻画家给气质颇佳的安杰画像等这样那样的干扰和考验,但俩人总体来说情投意合、相濡以沫地把五个孩子拉扯大。观众也都能通过荧屏感受到他们的感情幸福。

还有最最重要的是,江德福的精神世界很稳定。他年轻时候就是抗美援朝英雄,一辈子对党对国家忠贞不二,确切地说是怀有真诚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们也都坚定地信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孩子们长大后多数人的理想都是渴望当兵、保卫祖国,当年才16岁的大儿子为了当兵甚至主动绝食到昏迷。这种内在精神世界的稳定和内心坚定信仰所带来的归属感,也是人的幸福感最根本的源泉之一吧。

就这样在经济基础稳定、情感世界稳定和精神信仰稳定三重作用的加持下,江德福和妻子安杰一辈子安安稳稳、风平浪静、幸幸福福地过了下来,把五个孩子也都顺利培养成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种生活简直就是那个年代世俗生活的完美样板,不是世外桃源又是什么呢!?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对待物质生活、对待婚恋情感以及对待内在精神信仰的态度。据新闻报道,最近几年全国离婚率数据持续攀升,而新生儿出生数量则连年下降,还有为数不少的90后、00后等新一代年轻人宁可整天抱着手机、点着外卖在家当“宅男宅女”,也怯于走进二人世界谈恋爱、更别说走进婚姻殿堂,生儿育女承担社会责任了。

人家都说,“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我觉得城市化也是最好的孤独剂。随着近些年国家社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年轻人拥有了比之父辈、祖辈更大的生活自由、情感自由乃至精神信仰自由。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你爱选择什么生活方式、爱选择什么职业、爱选择什么婚恋对象、甚至爱选择何种精神信仰都悉听尊便。

过多的选择与自由带来的不是幸福的增加,反而是焦虑不安、无所适从的增强。面对经济基础的不稳定、情感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精神信仰的无归属感,新一代年轻人心中往往充满了大量的焦虑不安与心无所依。他们心中仅有的那点精神能量,大部分都有用来自我防御内在心理冲突与外在生活挑战了,都用来无意识地一味牢牢固守自我中心主义的生活哲学,以便让自己尽可能不受经济不稳定、情感不确定性以及精神信仰迷失的痛苦折磨;而根本再就没有多余的精神能量与心理资源来关注别人、来走出自我、走入婚恋世界,更别说像《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俩口子那样,无忧无虑、优哉游哉、心宽体胖地生一大堆孩子了。

也许在当下很多年轻人看来,他们自己尚且是内心幼稚自恋、渴望他人关爱、渴望他人帮助、渴望精神归属的孩子,怎么可能再有力气去用稚嫩肩膀来承担婚恋家庭、生儿育女的艰巨人生责任与社会责任呢?

我记得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曾有这样一句台词,就是说人生大体有三重境界,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众生。那些习惯于蜗居在家、享受宅男宅女生活的年轻人们,固然在自我世界里过得优哉游哉、自洽自得、自己挣钱自己花,除了偶尔有些小孤独之外生活完全可以自我满足;但这种生活本质上是幼稚自恋的一元世界,是只“看见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逃避真实人生的灰色孤岛生活。

而如果我们鼓起勇气跨出自我中心的一元世界,通过与人交往、通过婚恋家庭走入二人世界,就像照镜子一样,通过与他人交往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客观地了解认识自己,也才能更加清醒觉察地不断实现自我心理成长与人格成熟。

而当我们再进一步,与恋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之后,那就更加从二元世界踏入了多元世界,从而看到了更大更广阔的人生图景。就像《父母爱情》中演绎的那样,我们在承担家庭责任、父母使命以及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通过养儿育女、参与教育、参与社会、参与人生,更加能够切身体悟到生而为人的责任担当、存在意义和心灵归属吧。虽然客观上看二元世界、多元世界比起一元世界要辛苦得多、烦恼要多得多、纠结多得多,但多元世界的缤纷色彩与丰富万千滋味,也是活在一元灰色孤独世界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吧。

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天生需要与人交往、与人联结才能活出生命本质。我们只有勇敢走出单调灰色的一元自我世界,鼓足勇气走近他人、走进婚恋家庭、走进职场社会,在二元、多元世界中摸爬滚打、锤炼折腾,积极直面经济基础的不稳定、情感世界的不确定性与精神世界无归属感等人生难题。在努力解决人生难题与各种生活挑战过程中,体味焦虑不安、痛苦绝望、开心愉快、利他幸福等万千滋味,从而才能达到在真实汹涌的生活河流中不断锤炼自心、提升自心、净化自心、完善自心之目的——就像《父母爱情》中劳碌一生、亦幸福一生的江德福和安杰俩口子那样,到老了水到渠成般地收获内心的踏实从容、豁达安然与自在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