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记——慧智出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隆云

        仅仅从自己内部去觉知着痛苦,痛苦便转化而消失,这是“道”临在时仁的体现。

        痛苦是积留阻滞在我们内部的能量,当我们用“道”的这种“仁”来使我们内部变得越来越流畅时,我们便能发现“爱”。

        因为随着“道”临在的不断增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有觉知,所以当“爱的能量”重回体内而流动时,便能被我们发觉。

        当“爱”在我们体内充盈时,这时“慈”就出现了,“爱”就是“爱的能量”,它给予我们极大的滋养。

        而只有“爱的能量”在我们体内充盈时,我们才能对外体现出“悲”来,“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仁”、“慈”都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个体内被“见证”的,当我们自己内部有了“爱的能量”时,我们对外就能表达出“悲”心。

        “悲”不是说我们自己内部伤悲,“悲”意味的是我们自己内部有“爱”,我们用这个“爱”来对待那些处于缺爱的生命个体,便体现出“悲能拔苦”的效果。

        “慈”在自己,“悲”在牠人。

        这是“爱的能量”在流向其它生命个体,而且牠们能接收到。

        “爱的能量”确实可以被奉献,但只有你内部有时,才可以体现出爱的奉献,它确实是无偿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只有自己内部完全通畅了,这样你真的会成为一个“爱的能量”流通的管道,只有当你成为这样通畅的管道时,存在于宇宙的“爱的能量”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你流出去。

        对于人类,一般来说,出生时这个管道是通畅的,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人慢慢地封闭了这种连接,就是不再去觉知这种爱的存在,随着“内在对话”的成长,我们几乎完全切断了这种连接似的,只以自己是单独的生命个体为认知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对“爱的能量”不再觉知,我们便无知于它的存在,但因为我们身体依然还是通畅的,所以我们从婴儿成长开始,一路走来,依然欢乐还与我们相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不知愁滋味,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通畅,而后来只所以有“愁”,是因为我们内部的堵塞,而这些堵塞本自就是愁。

        而辛弃疾所谓识尽愁滋味,他用的不是“空觉”来识,事实上,他依然不知道“愁”是什么,人类到现在普遍还是这样,“愁”着,但不知“愁”本身是什么。

        所以,我们现在对世界与对生命的认知方式,需要扩展,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内在对话”的层面来描述世界与生命。

        我们这个讲记,尽可能揭示生命的奥秘,但又以最简单的方式,让我们普通大众能使用,现在最大的障碍可能是我们的理解,我们无法仅仅从思想的层面来理解我们的生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