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说想赚钱,其实你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爱钱
大家好,昨天的中分享了蔡垒磊的《认知突围》和九边的《向上生长》中一个共同的观点——懒惰、放纵、不自律……各种“知道做不到”,看起来只是懒,其实根源在于认知能力有限,看不到当下的努力在未来会产生怎样的长远收益。
今天,我们来谈钱,看看作者蔡垒磊为什么说,虽然很多人都说自己想赚钱,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爱钱。
01 你说的想赚钱,其实是希望天上直接掉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谈钱总是一件不太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避讳谈钱。随便去问一个人想不想赚钱,对方十有八九会回答说“想赚钱啊”。
可是,嘴里说着想赚钱,身体却总是很诚实,比如——
一晚上的大把时间都用来追剧、玩游戏;
一个周末全都用来和朋友出去吃喝玩乐;
每天早上不仅梦想叫不醒他,闹钟也叫不醒;
上课的时候想办法开小差,上班的时候就偷偷摸鱼……
对这样生活着还说自己想赚钱的人,作者说“你对金钱远没有那么渴望”,换句话说,你是希望天上直接掉钱,而不是付出辛苦去赚钱,所以对你来说,赚钱这件事的重要性才赶不上刷手机,赶不上追综艺,赶不上开party,甚至赶不上睡懒觉。
当然,也会有些人抱怨,我可不懒,我真的已经很尽力、很辛苦地工作了,为什么还是赚不到钱呢?这就要区分辛苦的方式和辛苦的价值了。
想想那些做体力劳动的人,他们一般比坐办公室的人付出的辛苦要多很多,工作时间也更长,风吹日晒,但收入通常却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会想多赚钱吗?
大概率是想,但是看看他们的行动,大部分人只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劳动,或者每一天应付着自己的工作,既不考虑学习新技能,也不研究怎样改进工作效果。
还有些人几乎天天加班,甚至熬夜工作,他们为了工作已经披星戴月不顾家,连996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辛苦。他们不会想多赚钱吗?
大概率也是想的,但同样,大部分人会感觉自己困在了这种工作模式中,尤其是身背房贷车贷和养家糊口重担的中年人们,工作压力再大也不敢动辞职或跳槽的念头,只能忍受噩梦一天天循环。
但是,对这种常年熬夜觉得自己很努力的人,作者也发出了灵魂拷问:
你所做的努力是否都处在自己的“学习区”?(“学习区”概念参见向上生长:人的一生要做三次妥协)
你夜里多努力两个小时,白天有没有浪费两个小时?
确定夜里的努力效率高过白天吗?
你夜里努力的两个小时,有没有玩过手机,想过杂事?实际又有多少是有效时间呢?
这几个问题对我来说,真的是敲响了警钟的。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总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开始写文日更,不得已打破了晚上10:30之前睡觉的习惯,有时候甚至忙到12点才能睡觉。
可是,扪心自问,难道晚睡不是因为白天浪费了不少时间吗?每天熬到晚上效率就高过白天吗?晚上写文就能保证专注,不走神吗?
经常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白天再想刷手机、做些可有可无的事情时,我就会提醒自己:“白天浪费一分钟,晚上就要多熬一分钟。”然后打起精神做正事,效率果真提高了一些。同样的问题大家也不妨问问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在“真熬夜,假努力“。
可见,可能每个人都嚷嚷着怎么才能多赚点钱,但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更别说把想法付诸实践去试试了。
真正想赚钱的人应该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常年在“学习区”努力提升自己,积累自己成为专家的10000小时刻意练习,当然还有,他们会把对金钱的渴望放在行动里而不是挂在嘴边上。
02 开源or节流,怎么选?
随着“斜杠青年”和“副业赚钱”之类的概念流行起来,“开源节流”这个词也成了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词,什么是开源,什么是节流呢?
“开源”就是找渠道多赚钱,“节流”就是少花钱。相比较这两者,节流更容易实现,往往只要多点自律就能做到,比如少买一件新衣服,少喝一杯星巴克;开源对于很多人来说,则显得很难,无从下手。也就是说,节流可以说节就节,开源却不能说开就开。
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是,开源是没有上限的,只要你找对渠道,坚持努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多赚钱;而节流是有上限的,因为一个人省下来的钱总不会超过他赚的钱,而且再怎么省,一些基础的生活开销总是不能省的,不然人废了,省下多少钱有什么用呢?
在我们的家人、长辈或朋友中,可能总有极致省钱的例子。他们为了省下每一分钱,可以不关照自己的任何需求,常年吃着最简单的饭菜,穿着多年前买的同一件衣服。
但这种极致的省钱并不值得提倡,舍弃几乎所有需求是反人性的,而且这样省钱,也必定错过很多的人生体验。更糟糕的是,省下的钱如果只是存起来,随着通货膨胀,到几年后就等于莫名丢掉了一大笔钱。
年轻人如果条件允许,就更不应该极致省钱。我们都说人生是“花时间赚钱,再花钱买时间。”如果只知道一味省钱,表面看是省下了钱,但很可能因此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在最好的年纪投资自己的机会,或者浪费了只有年轻时才会有的特别体验。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就曾说过:“生活应该是我们即时体验的经历,而不是熬过去的日子,把当下过好的人,未来才能有力气过得更好。”
至于该以什么标准去节流,去省钱,我觉得国学大师曾仕强老师说的8个字很值得推荐:当用不省,当省不用。也就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只是这“用”和“省”的标准,就很考验个人的智慧了。
作者蔡垒磊的建议是,在不牺牲体验,不用付出其他重大代价(比如更高昂的时间代价)时,可以考虑省钱。关键在于看清,为了省钱付出了哪些显性、隐性成本,还有,得到的收益是不是值得去省这笔钱。
正是因为“开源的人节流易,节流的人开源难”,所以建议大家把力气多放在怎样开源,而不只是拼命节流上。
03 做什么能赚钱:稀缺性最值钱
想要开源赚钱,增加财富,首先要明确一下关于收入的两个概念。除了中彩票这种十分偶然的收入之外,一般收入可以分为两种: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
资产性收入,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睡后收入”,就是在你睡觉的时候也在增加的收入,比如理财、房产、版权费等等;劳动性收入,就是上一天班赚一天钱,不去上班,这收入就没有了。
由此,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于:在富人的财富构成中,资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做,财富还是可以持续增长;而对于穷人来说,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都来自劳动性收入。所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普通人,想要增加财富,首先就要保证劳动性收入不变或增加,可能的话通过节流,把部分劳动性收入通过投资或理财等方式转化成资产性收入;此外,还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开源渠道。
在选择渠道或选择学什么技能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一条特别重要的标准;同时,也要看清楚“重要”和“稀缺”的差别。
关于“重要”和“稀缺”,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空气重要么?重要,但它不稀缺;这就像一份工作,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所需的技能很单一,很初级,虽然它对社会也很重要,但绝对算不上稀缺。
相反,一份工作所需技能越高级,复合程度越高,就会变得越稀缺。比如,在司机这个常见的行业中,出租车司机算不上稀缺,而世界500强公司总裁的专属司机就比较稀缺,因为总裁的司机不只要求高超的驾驶技术,通常还要有俊朗的外形、为人处事看眼色的能力、与各种人交流的能力,以及类似贴身秘书的综合能力等等。
可以说,门槛越高,也就越稀缺。那么,在我们考虑开源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判断出适合自己的提升之道。作者的建议是:
拿出一张白纸,写下几个你想靠它赚钱又能通过积累实现跃升的职业,然后列出每个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越全面越好。最后,你会发现,在几个职业中出现重合率很高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你实现跃升的门槛。
这个方法听着有点熟悉么?没错,这和中介绍的确定目标和硬本领的思路是一样的。在你不确定自己要练什么技能时,用这种方法总结出的“百搭”技能就很适合你,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希望我们都能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技能和开源渠道;一边培养对金钱的真正渴望,一边抓紧训练能让自己实现这份渴望的超级技能。
如果你不知道真正对金钱充满渴望的人什么样,就去看看火上热搜的那些“深圳女孩”吧,人家聚会的聊天话题都是”你最近都怎么搞钱?你朋友都怎么搞钱?xxx在哪里搞到了钱,而xxx在哪里搞钱失败了……”人家的生活状态是“早上搞钱,中午搞钱,晚上搞钱”。这种念念不忘才是对金钱真的渴望。
蔡垒磊在《认知突围》中写道:你对金钱的渴望程度决定了你的努力程度。只有你觉得金钱像空气和呼吸一样不可或缺时,你才会为得到它拼尽全力。
我是书生慧慧子,以上就是对《认知突围》中金钱观的概要介绍。愿你早日走出自己的财富自由之路,明天我们来分享一下书中的时间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