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分享后的探讨
两点想法
朋友看完分享内容先鼓励“既说出书中内容,又结合自己实际,挺好”,又提出两点想法:
1.“GRAI复盘思维法”和“PDCA循环法”这种叫法,对英语国家人很友好,对大学生也可以。如果跟中小学生讲,可以用谐音,汉语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这样更容易记住。
“GRAI”(目标回顾、过程再现、得失分析、总结提升):表现分总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急(计)行查处(有人赌博,警察急行查处)
2.如果弄纠错本的话,不用让学生再抄一遍错误答案,要不然又强化一次错误。如果老师建立一个纠错本,倒是可以。
小吉思考:
讲授需考虑对象。若要给学生讲授方法,确实要考虑如何更迅速、有趣的记住,只有记住才能更好。
“拿来主义”要结合实际。学生纠错本用三种颜色的笔书写,(蓝)抄清题目,(红)写明答案,(黑)写出原因。
三个问题
一问:
读书会分享的题目该如何起?
之前在某本书中读到“……读书会分享/收获”不能算题目,它不是分享内容的核心(主题)。我的分享名字是《3点收获》实在不能称为一个题目,也是实在想不出题目才用“3点收获”这几个字。
答:
题目有等级。
1.内容三大方面相关性强,抽象出一个重点;
2.大范围通用好听的题目+副标题(……分享)
3.“……读书会分享”,最后用一句话串联三个关键点。比如我昨天的分享可串联为“游戏拖拉,复盘一下”。
追问:
最开始已经简单介绍,“3真1假”游戏再次自我介绍是否显得多余?
答:
在这里部分说游戏,过度很自然。如果是其他分享很多余。听众是线上、成人,直接简单介绍,接着开始分享1、2、3。听众是孩子,或者不专心,有趣的开场会抓住他们注意力,拉进距离。
二问:
分享内容应该是有关个人,还是教学和学生?
我分享的内容更多是有关自己的成长和收获,有关教学和学生的比较少。
答:
你分享的内容里边有关于学生的,比如想化用错题本,比如之前带着学生复盘绘本表演。自己会用,学生才会用;个人成长,学生才成长。读书会是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什么都可以。
三问:
如何减少做事时间上的拖延,提高完成度?
我发现自己对于想做已知固定时间的一些事,经常拖很晚,比如之前推荐书目分享,此次准备共读分享。我一直想着这个事,不知道是不是确实有难度,一开始总是不知道怎么办,再加上我自己懒惰,临了临了才准备,最后倒是也紧赶慢赶完成了。
答:
要我看,拖拉是表面,说明不想太敷衍,总觉得素材不丰富,事例不典型,其实是想做的完美。下一次,逼自己在规定(提前)时间弄好,还有时间再补充调整,这样最后弄出来的东西比之前弄出来好。否则可能到了时间,不太完美的东西的也拿不出来。
追问:
之前语音分享,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不过压根没有捋顺,也没有准备出来内容,不知道怎么说完的,很明显不同内容之间过度是很生硬的。
答:
语言表达能力强,想到的都能说出来。无论如何提前列提纲,时间多,准备完美,时间不多,有提纲也比什么都不写分享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