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小组极简生活极简主义断舍离

整理物品,提效人生 | 再读《断舍离》有感

2019-07-11  本文已影响2人  极简壹壹

我可能是“断舍离”最佳得益者之一,我用了3年时间执行“断舍离”。我成功瘦身7kg,我的人际关系让我越来越自在,我的家随时可以接待亲戚朋友而不需要做额外的清扫工作,我几乎一年没有买衣服了,甚至上个月,我还刚刚辞去了一份很多人都羡慕的体制内工作。多亏了“断舍离”,我从家务跟人际关系中找到了突破口,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不能不去完成的事情,而不是浑浑噩噩度过一天又一天。

我不是没有过那种“什么都想要”的生活,名牌包、化妆品、环球旅行,那种睡前要点的香薰也买过,活得无比精致,单是指甲刀就有5、6把,特别针对手上的不同部位的死皮,周末必须有下午茶,带上刚买的外国小说,打算去餐厅边吃边看,但上菜却疯狂拍照,然后聊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修图发朋友圈已经花了2个小时了,天色渐暗各自回家,晚上百无聊赖,在微信群里跟小姐妹吵着说“好闷啊明天去网红餐厅打卡吧”“后天就周一了,想哭”......

开始“断舍离”的生活,因为我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生活摇摇欲坠,在大买特买之后,我开始明白这种短暂的快乐背后是空虚。

接触“断舍离”三年的时间里我又投入到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断舍离”贯穿了我的生活。直到现在都感激能遇到这本书,也感激那个想改变的自己。

《断舍离》这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就读名校的她,一毕业就成为了家庭主妇,因为与家人关系紧张,痛定思痛后,她做出了改变,重拾大学期间学习的瑜伽,并通过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放下了执念,随即,她开始将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在社区小范围传播,很快,这种颠覆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席卷日本甚至全球。

我离职之后,第一本重读的书就是《断舍离》,我意外地发现这本书能让我变得非常平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作者多次强调,“断舍离”不是收拾、整理,“断舍离”正是不收拾不整理的“偷懒”方式,下面就来看看到底怎么“偷懒”。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山下英子用鲶鱼比喻我们生活的现状:“我们像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找不到本来就存在的进出水口,被形形色色的东西和废弃物包围着。”

所以我们找到物品进到家里的源头是首要任务。近些年来,网红带货成为消费主义最繁盛的渠道,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辨别推广的能力,总觉得都是网红的真心推荐,所以止不住地买。等回过头来,很多人都发现这些东西根本不适合自己,又舍不得扔,只能堆在家里发霉,痛心疾首自己的钱包,但下一次却还是忍不住再次剁手。

从源头控制物品,这就是“断”的练习。拒绝那些粗制滥造但是足够便宜的打折商品,拒绝那些你已经拥有却还想再要新款的东西,拒绝那些一时冲动就买回来的衣服和戴几次就生厌的首饰......总之,买任何物品的时候都多考虑一下“我是否真的需要非它不可”“我是否冲动消费”“这真的适合我吗”“这件商品是真的便宜还是商家的销售套路”......

“断”不是不买,而是要买最适合、最喜欢的物品,“断”不是站在消费主义的对立面。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扔还是不扔?”我觉得是“断舍离”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我讲讲我的个人经验,一开始我把全家的物品都搜刮出来,一件件挑选,结合“怦然心动整理法”,但是没过2小时,我就彻底废了,只想摊在沙发上动也不想动。在“断舍离”一开始的阶段就实施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很打击人的积极性。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就是,“每天只收拾一个地方”。大到我的衣柜,小到我一个抽屉或者是一个收纳盒,这就简单多了。工作日下班回家,把自己的事情忙完之后,我随手就收拾一个抽屉,收拾不完也没事,第二天接着收拾。

你会惊讶于你家居然会放着那么多没用的杂物,发霉的,忘记的,几年都没想起来过的物品,或者还会意外发现你当年找了很久都找不着最后不得不放弃的东西。

还有一种物品是作者重点讨论到的,就是买回家、或者是别人赠与的礼物,东西是极好的,但是从被你拿回家就没碰过,有的人总想着“这么好的东西,拿出来用万一碰坏了多可惜”又或者是“我就用我现有的就好了,毕竟顺手”。作者举了个例子,有人家里收藏着朋友送的餐具,却好多年舍不得拿出来用,一直用着便利店买食品送的一次性餐具。在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我们应该怎么舍弃物品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物品”,那你应该调整的是自己的心态,“物品只有被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你应该理所当然觉得自己配得上这样的好物品,这对你怎么看待自己尤其关键。那些粗制滥造、糊弄着自己生活的物品,就比如一次性餐具,我们第一步就应该丢弃。那些我们穿着不再舒服的衣服,那些珍惜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舍弃之后不要再让那些譬如“一次性餐具”类的物品进入到我们家里。

慢慢的,当你的意识养成之后,你甚至开始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时,你就越来越能分辨哪些人是真正应该重视的。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离”是一种舒适、自在的状态,就有点像“练出来了”的感觉。你不再纠结于拥有多少物质,而是你身边的物品都是你真心喜欢的,也包含人际关系。这时你的内心应该连“断舍离”的概念都没有了,因为你再也不需要刻意去记住了。

Margaret Howell是一位英国的时装设计师,她设计的服饰风格独特,自在舒适,她这样表达自己跟物品之间的关系:“你真的不需要大量的东西,我自己就喜欢在一件可以和我长期相处的物品上花更多的钱,而不是去买更多。”

当然,“离”的状态也会欺骗人,你要清楚分辨你是在压抑自己还是已经打心底里解放了自己,压抑自己毫无益处。你应该再一次确认自己的问题出在哪,找到问题的根源。

“断舍离”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能接触这一理念进而去实践它,对每个人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可知的,很多人压根儿不接受“断舍离”也很正常。但我作为“断舍离”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是希望像曾经的我这样在迷茫的人,能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去行动,去改变,即便我们不说“整理人生”这样的大话,整理好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大有用处的。

我们活着无非是要寻找生活的意义,但是我们找着找着就会在诱惑众多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到最后我们都忘了是为什么而出发了。你所处的环境、身体还有心灵,无论哪一样,只要有了太多没必要的东西,都会妨碍你的专注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那些真正重要的人跟事物我们都习以为常甚至都看不见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没有前提条件的,家人给你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干净的住处、水、食物与空气,你健康的身体,是比任何奢侈品都贵重的东西。接受并运用“断舍离”,我想你会发现很多一直被你忽视却又无比珍贵的东西,拾起它、爱惜它,这才是“断舍离”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